•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7 13:41:20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车企疯狂跨界!特斯拉小米抢灵巧手专家,理想AI眼镜放话要做具身智能领头羊

  当汽车长出“双手”和“眼睛”

  你们发现没有?车企们现在不满足于造车了,开始给汽车“装手装眼”了。前脚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专家刚加盟小米机器人团队,后脚理想就宣布要发布AI眼镜Livis,还放话要做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头羊。这场关于“移动空间+智能终端”的生态战,已经悄悄升级了。

  从“四个轮子”到“驱动万物”

  车企们过去拼的是发动机、底盘、续航,现在突然集体转向“灵巧手”“AI眼镜”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片的东西。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汽车正在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连接万物的“智能中枢”。比如理想的AI眼镜,号称能让你戴着“理想同学”满街跑,甚至用眼镜开车门;而小米挖来特斯拉的灵巧手专家,显然是想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抓取物品。换句话说,车企在悄悄给自己“扩列”——未来的竞争可能不是谁的车跑得快,而是谁能让车和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组CP”。

  技术难点藏在细节里

  不过,具身智能的蛋糕没那么好啃。从补充材料里能看到,特斯拉的灵巧手光触觉传感器就需要解决材料、算法、抗干扰一堆问题;国内创业公司虽然追赶快,但高端光学材料还得靠进口。理想和小米的高调布局,更像是在赌未来3-5年的技术突破。如果灵巧手成本降不下来,或者AI眼镜的交互体验拉胯,这些故事可能就只是“PPT创新”。

  产业链的蝴蝶效应

  这场竞争还会搅动上下游。比如恒生汽车ETF突然被关注,就是因为押注了布局机器人业务的港股车企;而像视触觉传感器、伺服电机这些细分领域,可能冒出新的“隐形冠军”。但风险也明显:具身智能的核心零部件(比如高算力芯片)仍被海外卡脖子,车企的跨界投入一旦不及预期,很容易变成“烧钱黑洞”。

  一句话总结

  车企的“仿生大战”才刚刚开始,短期看是概念炒作,长期看可能重塑行业规则。普通投资者如果想跟风,建议盯住两点:一是技术落地的实际进度(比如小米灵巧手的工程化速度),二是生态协同的真实效果(比如理想眼镜和车的联动是否流畅)。记住,所有前沿技术的故事里,最终能兑现的永远是少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