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8 05:46:10 股吧网页版
今年以来 A股公司并购交易迭出 也频现港股公司“吃”A股公司——并购重组活力四射
来源:上海证券报

再现“港股吃A股”

华检医疗拟控股创业慧康

◎记者郭成林

  停牌一周后,创业慧康披露了控制权变更预案。11月17日,创业慧康连发多份公告,披露了第一大股东葛航与杭州更好智投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杭州更好”)的一揽子交易安排。

  同时,杭州更好的母公司、在港股上市的华检医疗发布公告,详尽阐述了此次收购的战略意图。这也是资本市场再度出现“港股吃A股”的并购案例。

  “这笔交易折射出医疗产业的深层变革趋势。”和泰投资医疗行业研究员杨嘉芸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随着AI技术渗透与政策推动,医疗行业正从设备销售、系统集成等单点服务,向数据驱动的智慧医疗生态演进,跨界整合已成为医疗头部企业的共同选择。

  “三步走”锁定控制权

  据公告,本次控制权变更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三步走”计划。

  首先,以“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的方式集结控制力量。

  据公告,葛航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创业慧康9652万股(占总股本的6.23%)股份转让给杭州更好,转让价格为5.18元/股,总价款为5亿元。同时,葛航将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全权委托给杭州更好行使。此外,另一重要股东锦福源(海南)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其持有的4000万股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杭州更好。

  交易完成后,杭州更好虽仅直接持有创业慧康6.23%的股份,但通过表决权委托,实际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将达到12.64%,一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其次,改组董事会,掌握经营决策权。

  公告明确,在协议转让股份过户后,杭州更好将向创业慧康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和2名独立董事。只要这些提名董事全部当选并占据董事会半数以上席位,创业慧康的控制权即发生变更,杭州更好将成为控股股东,华检医疗将成为新实控人。

  同时,华检医疗在公告中透露,改组后的董事会共11人,其提名的董事还将出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最后,筹划定向增发,进一步巩固控制力并注入资金。

  杭州更好表示,将与上市公司商议择机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尽管公告未披露具体认购比例,但华检医疗明确表示其目的是“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

  构筑“AI+医疗”新生态

  华检医疗为何收购创业慧康?在其公告中,有大量篇幅阐述此次收购的战略背景。

  其一,卡位“AI+医疗”战略赛道。华检医疗表示,收购是为了精准把握国家鼓励的“AI+医疗”历史性机遇。公司认为,中国医院应用软件系统市场未来五年将保持11.7%的年复合增长率,AI医疗应用更是潜力巨大。

  其二,“K×A”战略赋能,实现智能资本驱动。在公告中,华检医疗首次系统性地提出其“K×A”智能资本模式,即以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高科技知识产权(K)为核心,通过AI算法(A)进行深度赋能和并购整合。

  其三,清晰规划未来协同路径。例如,利用华检医疗覆盖超1700家三甲医院的IVD分销网络,与创业慧康的医院信息系统结合,形成“检测数据+临床数据+AI算法”的闭环解决方案;将创业慧康纳入“华检生态圈”,与圈内IVD、质谱等企业产生协同效应等。

  不过,本次交易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创业慧康近年业绩承压,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仍亏损1.22亿元。如何扭转业绩颓势,实现协同效应,对华检医疗的管理和整合能力是一大考验。同时,华检医疗自身也面临一定债务压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流动负债达到24.2亿元。

强链补链探寻增长新曲线

深圳上市公司54起并购重组进行时

◎记者唐燕飞

  今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日趋活跃。Wind数据显示,按首次披露日期计算,截至11月17日,年内共有54起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正在推进(包括进行中或达成转让意向),大部分案例聚焦新兴产业强链补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开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并购潜在标的“硬科技”成色足,收购方多数有现金流支撑。战略合作类并购能使企业快速引入外部尖端技术,弥补自身研发短板;垂直整合类并购能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增强整体竞争力。“围绕‘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深圳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对并购重组予以全方位服务保障,相关企业有望提升技术壁垒和市场渗透率。”王开说。

  并购“工具箱”助力企业强链补链

  目前,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交易目的上注重引入外部尖端技术,通过协同效应增强整体竞争力;在交易方式上灵活多样,协议收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吸收合并等层出不穷。

  从交易目的看,并购重组正成为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与拓展市场渠道的高效途径,上市公司在谋划之初就注重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

  10月20日,杰美特公告,正在筹划购买思腾合力控制权,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和协商。本次交易完成后,思腾合力将成为杰美特控股子公司。杰美特表示,公司将拓展在算力服务器、AI管理软件及云计算业务的产品能力。

  “此次并购是一次颇具魄力的‘押注未来’之举。杰美特是一家以消费电子配件制造为主的企业,而思腾合力处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聚焦高性能计算及算力底座解决方案的提供。这是一次杰美特向AI算力赛道的战略性转型。”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胡继晔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杰美特并非单纯财务投资,预计是将自身在智能终端领域积累的B端客户和市场渠道,与思腾合力的AI算力产品结合,帮助自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重塑未来估值。

  从交易方式看,多起并购重组交易收购方偏好现金交易或股权整合以优化资本结构。

  10月30日晚,沙河股份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晶华电子70%的股权。亿道信息则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朗国科技100%股权与成为信息100%股权。

  胡继晔表示,以现金方式购买资产的特点是灵活性高、交易速度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通过向交易对方增发新股来收购资产,可能伴随配套融资,通常会将标的资产方与原上市公司股东深度绑定。“在政策鼓励下,这些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共同构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工具箱’,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提供了资本支持。”

  多因素共振提升并购重组活跃度

  数据显示,按首次披露日计,今年以来,深圳共计发生300起并购事件,属于重大重组的有11起。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称,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高新技术的加速卡位与资本寻求退出通道的内在需求,成为此轮深圳并购重组浪潮的深层动力。

  首先,政策红利为并购重组市场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3月,《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发布,其中提出“鼓励国资国企等主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探索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今年10月,《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炉,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为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高效落地,深圳已从并购重组的资产端、资金端、人才培养、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王开表示,深圳明确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并购,同时鼓励国企提升对轻资产科技型标的的估值包容度,预计将催生大量整合机会。

  其次,科技公司的技术卡位划定了当前并购重组最活跃的赛道。数据统计,2025年深圳正在进行中的并购重组案例,75%涉及技术硬件、电子设备或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领域,如至正股份收购AAMI 87.47%股权等,为深圳的并购市场刻上了鲜明的科技烙印。

  最后,并购重组正成为资本常规的退出路径。2025年1月,深证并购基金联盟成立,并设立40亿元并购基金。该组织依托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证券保险、私募股权创投机构等多元化资源,致力于打造并购重组“深圳高地”。

提升集中度民爆行业整合案例迭出

◎记者王凯丰

  江南化工竞得顺安爆破100%股权,国泰集团1.1亿元收购北矿爆锚……近期一系列并购交易接连落地,民爆行业整合提速的信号明显。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加快推进民用爆炸物品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以来,民爆行业并购活动明显活跃。《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爆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整合,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过去民爆行业存在小、散、弱的问题,政策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优化资源配置。”一位民爆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民爆行业掀起并购热潮

  11月13日晚,国泰集团公告称,公司通过公开摘牌方式成功收购北矿爆锚100%股权,成交价格为1.1亿元。公开信息显示,北矿爆锚核心服务江西铜业旗下矿山,其8000吨混装炸药产能、多项专利技术与国泰集团主业高度契合。

  国泰集团表示,本次收购是公司贯彻国家民爆行业转型升级政策,落实江西省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求,符合民爆行业鼓励并购重组、提高民爆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民爆产业的发展要求,对于提升公司民爆业务产能规模、行业地位和爆破服务一体化综合实力具有显著的战略价值。

  而在稍早些的11月11日晚,江南化工公告称,公司收到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发来的《交易结果通知书(受让方)》,顺安爆破100%股权转让项目确定公司为受让方,转让底价为10亿元。

  江南化工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可以进一步挖掘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的市场机遇,同时为公司打造西南地区民爆板块布局提供重要支撑,符合公司民爆产业发展规划。

  据查询,江南化工继年初作价31.69亿元并购兵器工业集团旗下5家民爆公司后,还先后完成了对湖北东神楚天和四川峨边国昌的并购重组。

  此外,广东宏大在2月成为雪峰科技控股股东后,于今年8月将旗下民爆公司盛世普天资产注入雪峰科技。易普力今年3月以3.16亿元收购了松光民爆51%股份。

  记者观察到,相关并购案例呈现明显的产业链整合特征。例如,江南化工收购顺安爆破实现了向下游爆破服务领域的延伸,国泰集团收购北矿爆锚加强了在特定爆破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未来民爆企业的竞争将是全产业链的竞争。”有业内人士表示。

  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成增长新引擎

  《意见》提出,到2027年底,民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形成3家到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民爆企业(集团),产品结构和产能布局更加优化,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和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业界普遍认为,这一目标为行业整合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民爆行业排名前10企业集团合计生产总值达260.48亿元,行业集中度已提升至62.47%,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中设定的不低于60%的目标。

  “这一集中度的提升并非偶然,而是政策持续推动和企业主动整合的结果。”未来智库分析认为,这种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带来多重影响: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龙头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投入技术研发和智能化改造,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中爆协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民爆生产企业累计完成的生产、销售总值分别为287.35亿元和285.4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60%和3.3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40亿元,同比下降2.54%。

  在整体产销规模与盈利能力承压的背景下,民爆行业未来发展新机遇在何方?

  易普力认为,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加速,产品与技术需求提升,以及竞争格局向产业链整合、高附加值服务转移和国际化布局演变,将共同形成“十五五”期间推动民爆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业内人士预计,在政策持续发力与市场需求驱动下,民爆行业将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向“制造+服务”的一体化模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民爆行业的竞争将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服务和安全管理的综合竞争,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