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融创中国(1918.HK)宣布,公司约96亿美元规模的境外债重组方案获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批准。至此,公司重组计划条件均已达成,即将生效。同时,此次化债关键进展也促使公司能够轻装上阵,成为经营发展实现转折的里程碑事件。
化债关键进展成里程碑事件
回顾融创中国境外债重组历程,从今年1月启动境外债重组、4月公布方案,到6月争取到超75%债权人支持,10月获超98%债权人高票通过。公司方面表示,债务重组工作能够全程高效推进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持、相关部门指导,更离不开广大债权人的坚定信任。
更重要的是,此次重组方案的落地,将为融创中国经营恢复奠定重要基础。根据重组方案,其核心选项全额债转股,将上市公司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彻底化解,使公司得以轻装上阵。同时,方案也赋予债权人灵活选择,既可在不同节点通过转股实现退出,也可选择长期持股,共享未来股权价值上升的潜在收益。
不仅如此,融创中国同时介绍,境外债重组方案中的股权结构稳定计划与团队稳定计划,也将有效保障公司治理结构和核心骨干的稳定,有力凝聚并巩固各方信心,为公司彻底走出困境、长期业务恢复提供了关键支撑,持续为投资人创造价值。
在此之前,今年1月,融创中国境内公开债重组方案顺利通过,成为业内首家完成境内公开债整体重组的房企。如今伴随境外债重组的正式获批,公司在上市公司层面的债务风险将得到全面、彻底地化解。化债的关键进展,也将成为公司经营恢复的里程碑事件。
恢复“造血”能力将成未来关键
在保交付方面,融创中国介绍,公司三年多来累计交付量约70万套,今年年底将冲刺保交付的基本收官;其次,重点项目盘活、销售利好频传,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多地壹号院项目,也在市场中受到欢迎;此外,公司物业服务、文旅业务,也通过管理提质提效,创新产品内容,为稳步恢复提供持续动能。
随着境外债重组方案正式获批,公司方面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坚定长期信心,全力以赴完成交付任务,有序推进项目债务风险化解和资产盘活,持续精进运营能力,助推公司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指出,融创中国此次债务重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公司债务压力骤降。此次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后,标志着公司第二轮境内外债务重组全部完成。二是,能够修复公司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可持续经营。公司资产负债率将明显下降,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经营。
尽管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但融创中国未来的经营发展仍面临一些考验。刘水分析指出:一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方面。尽管债务重组解决了“存量”问题,但公司未来的健康发展最终要靠自身的“造血”能力,市场销售的持续回暖会成为其恢复现金流和盈利的关键。二是,“保交付”任务的收官。“保交付”是当前公司的首要工作,也是评估其经营是否步入正轨的核心指标,公司正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的交付目标,预计在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任务。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恢复市场信心、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三是,销售与资产盘活的压力。虽然公司在上海、北京等地的高端项目(如“壹号院”系列)销售表现亮眼,但公司整体合同销售金额仍面临压力,如何加速其他项目的去化,并成功盘活剩余的存量资产,是融创中国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融创中国成为率先完成境内外债务全部重组的大型房企,为其他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提供了借鉴参考。刘水分析称,比如公司提供的多元化选择方式和实际大规模削减的债务规模,都为行业风险出清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