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产车小好调头都运营不好,融创万科这种卷上游供货上价格的高负债房企能扭转?可拉倒吧。现在更不要说二手房,现在又搞老城区改造、旧改…..我爱我家没反转的时候,地产就是纯扯淡。本来就是买方主导的交易,相对人口增长率变负、以及刚需购房的减少,土地供给侧明显空间很大。人口增长不是短期能恢复,工业化社会必然会导致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而老龄化直接压制了购房刚需,出生率则坐实了未来没预期。
现在喊的四代房、高端房、大容积改善房,要靠这些激活地产行业,那必须是拉开与低端的、二手的房的差价,现在拉开了吗?现在只不过是进入变相“卷价格”的阶段,因为房价调控、预付购房模式和贷款,导致不能直接价格战,所以现在这个价格战实际上就是牺牲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其目的就是套现、降低财务压力、活下去。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单凡一个行业打价格战的时候,那就是进入彻底衰退期,必须是要通过“竞争”搞死一大堆友商,然后才能慢慢扭转买卖方的议价权天平。保利中海招商华润那些房企就别想了,背后有金主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
再说一点,现在手里有大量土地储备的,反倒不是好事,这意味着超高额贷款、短期开发完成几乎不可能(需要钱呀)、短期回款几乎不现实(需要签售呀),短期变现那可就是断臂求生(当初可是银行贷款买高价地的)…..再加上土地储备多的企业为啥会买地多,因为原来开发的多开发的快,银行信贷额度大呀,这么一下就闭环了——以前的正循环,现在的逆循环,逆循环是伤筋动骨抽筋拔皮断腿求生伤害更大。
融创通过“债务重组止血+高端产品造血+交付重塑信任+土储反哺现金流”的组合拳,已从“保生存”成功转向“谋发展”。事实证明,融创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成效显著,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其核心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资产质量:融创长期坚定布局高能级城市,截至2023年末,其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优质土地储备达5000万平方米 ,占总土储比例超70%。这些城市经济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多元,吸引大量人口持续流入,住房需求十分强劲。即便在2022年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高能级城市土地价值波动幅度远低于三四线城市,仅下跌5%,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这不仅保障了融创土地资产的稳定性,还为后续项目开发和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市场下行阶段有效抵御风险,在市场上行时快速抓住机遇实现业绩增长。
• 产品溢价:融创打造的壹号院、桃花源等高端IP在市场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北京融创壹号院为例,过去一年成交均价达到15万元/平方米,相比周边同类型非高端项目溢价超30%。2023年融创高端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0%,在高端改善市场近乎处于垄断地位。融创凭借高品质的产品设计、优质的物业服务以及独特的品牌文化,满足了高净值客户对于居住品质和身份象征的追求,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和品质支付更高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高额利润。
• 政企协同:融创积极与AMC、地方政府深度合作盘活资产。2023年,融创与信达资产达成合作协议,涉及资产规模达300亿元,通过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方式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在重庆,融创与当地政府合作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不仅助力城市建设,改善城市面貌,还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项目预计未来3年为融创贡献现金流超200亿元。这种紧密的政企合作模式,既体现了融创的社会责任担当,又为企业开拓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多方共赢。
综上所述,融创凭借资产质量、产品溢价、政企协同三大核心优势,构建起了稳固的发展根基。若未来2-3年市场温和复苏,融创依托现有战略,有望重回行业主流阵营。届时,其高能级城市土储将快速转化为销售业绩,高端产品凭借溢价能力获取高额利润,政企协同项目持续释放现金流,助力融创在行业中再次展现强大实力,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