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间,君实生物(688180.SH)披露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9.48亿元,同比增长29.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8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2.83亿元。

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5亿元,增长29.67%,主要系商业化药品的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主要系公司在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积极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持续加强各项费用管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升销售效率,并将资源聚焦于更具潜力的研发项目。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相比,净流出减少,主要系本期因商业化药品销售收到的现金增加,同时公司加强费用管控,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现金支出减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君迈康®)、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民得维®)和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君适达®)四款商业化药品。
其中特瑞普利单抗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药物,随着特瑞普利单抗获批适应症及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适应症的增加,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于国内市场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

君实生物近年来也在缩减研发投入。2021年、2022年,君实生物的研发规模还超过20亿元,2023年,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降至19.37亿元,2024年君实生物研发投入继续降至12.75亿元,同比下降34.18%。
研发投入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产品拓益®、君适达®等药物的多项注册临床试验逐步完成,公司亦将资源聚焦于更具潜力的研发项目,并积极推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实施,临床研究及技术服务费、职工薪酬均相应减少。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2018年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2020年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开数据显示,公司还从未盈利过,2022年创下亏损23.88亿元的最高纪录,2023年继续亏损22.83亿元。
自身没有造血能力,只能依靠外部资本输血。2022年12月2日,君实生物完成科创板上市之后的首次定增,发行价格53.95元/股,较市场折价18%左右,募资总额37.77亿元。
本次定增对象共有17名机构和个人,其中认购股份数排名靠前的包括自然人王振花和石雯、瑞银集团,此外华夏基金、银河证券及广发证券也均有参与,募资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和上海君实生物科技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
折价拿到定增股份的资金,原本希望可以大赚一笔,但最终却事与愿违。在6个月解禁期结束之后,君实生物2023年6月2日解禁当日收盘价为44元/股,相比定增价已下跌18.44%。
二级市场上,截至27日收盘,君实生物报29.82元/股,总市值293.93亿元。股价自上市以来跌超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