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收评
11月21日,港股三大指数大幅下挫,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至3.8%,最终收跌3.21%,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下跌2.38%及2.45%,三者均刷新阶段新低位。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大金融股(银行、保险、券商)、中字头等权重股集体承压拖累市场情绪,其中,百度跌近6%,阿里巴巴跌4.65%,中国太平、工商银行等行业龙头皆下跌;半导体芯片板块跌幅居前,光伏股、濠赌股、生物科技股、黄金股、锂电池股等纷纷下跌。另一方面,零售股个别板块飘红,内房股部分上涨,富力地产、碧桂园、龙湖集团逆势上涨。此外,全市场仍有超40个股涨幅在10%以上,细价股融太集团盘中涨幅翻倍。
港股成交额前二十

南向资金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05亿港元。港股通(沪)方面,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分别获净买入9.61亿港元、9.48亿港元;盈富基金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37.55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分别获净买入7.75亿港元、3.2亿港元;盈富基金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3.88亿港元。
市场热点
港股大市承压部分高息股逆势上涨,中国电信H股创近一周新高
受隔夜美股下挫及亚太股市集体走弱影响,港股今日也大幅回调。市场风险偏好转弱背景下,多家高股息的中字头个股逆势翻红。截至收盘,中国电信(00728.HK)涨近1%,创近一周新高,华润燃气(01193.HK)、中国铁塔(00788.HK)等个股也纷纷跟涨。
短线层面,由于投资者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降温,导致全球风险资产情绪转向谨慎。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交易员当前定价下个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约为40%。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更是不再预计美联储会于12月降息。
有分析称,本轮市场的波动主要源于年末资金面的季节性再平衡以及宏观预期的理性校准,市场焦点有望从情绪博弈回归至产业基本面与盈利质量,业绩验证将成为稳定市场的压舱石。
此外,海通国际研究还显示,随着11月行情深入,以港股通为代表的内资也开始加仓银行、石油石化、非银金融等红利板块。
综合来看,随着宏观预期变化,全球主要股指短期呈现阶段性回吐走势,尤其是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股进入情绪消化阶段,港股市场也迎来风格切换,红利资产的关注度正加速走高。
全球股市重挫,比特币跌破8.2万美元,欧股股指集体低开,日韩大幅收跌
受隔夜美股巨震暴跌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持续发酵,全球股市受挫,欧股开盘后,美股指期货转跌,欧股指集体低开,加密货币集体重挫,比特币一度跌破8.2万美元。
消息面,投资者即使在英伟达财报亮眼后仍继续抛售风险较高的资产,美股深夜跳水,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84%,标普500指数跌1.56%,纳指跌486.18点,跌幅2.15%。
备受关注的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9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11.9万个,远超此前预估的5万个增幅。Zaner Metals副总裁Peter Grant表示:"这些数据证实了美联储10月会议的判断——就业市场放缓但保持稳定。12月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减小。"交易员目前对12月降息的预期概率已降至约30%。但报告未能明确利率问题。
机构观点
宏观展望
英伟达光环消失!美股惨烈高台跳水,华尔街全在问:为什么?
美国股市周四创下四月以来最剧烈的盘中反转,尽管盘初随英伟达炸裂财报高开,但基准的标普500指数此后却一路跌至了两个多月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困惑的华尔街交易员们正抓耳挠腮地琢磨,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波巨震行情?
在收盘后,华尔街对当天市场经历的疯狂行情成因,显然众说纷纭。
部分交易员指出,市场再度担忧人工智能项目能否产生足够收益或利润来支撑巨额技术投入。另一些人则认为,强劲的9月就业数据延迟公布,是美联储今年已结束降息周期的最新信号。还有人认为,比特币跌至半年低点释放的避险信号部分导致了股市暴跌,市场对估值过高的担忧以及周五期权到期前波动率上升的因素也被提及。
但无论原因如何,美股盘中的暴跌仍抹去了市场早盘对股市将延续反弹的乐观预期——近两周来美股在10月底创下历史新高后已连续遭遇抛售。作为AI热潮核心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公司最初看似亮眼的财报,以及沃尔玛等零售商显示消费者仍在持续消费的季度业绩更新,都迅速被突然且凶猛的抛售浪潮所淹没。
不是美联储也不是关税,AI将成为2026年最重要的宏观变量
不是美联储,也不是关税,巴克莱最新明确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2026年最重要的宏观因素,其影响力将超越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驱动因素。
11月21日,巴克莱在最新发布的宏观展望报告中表示,随着传统宏观驱动力逐渐退出舞台,AI已经"没有回头路",将继续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表现。
据巴克莱分析师Ajay Rajadhyaksha和Amrut Nashikkar指出,AI不仅直接贡献了美国近1%的GDP增长,更通过推高AI相关股票估值、产生财富效应支撑消费,成为美国经济双引擎,抵消了就业增长疲软和关税冲击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传统宏观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将大幅下降。大多数主要央行将在202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观望态度,欧洲央行已结束加息周期,英国央行接近尾声,日本央行仅剩一到两次加息空间。美联储预计将再降息三次,但新主席的任命不太可能引发投资者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报告强调,尽管AI叙事可能面临估值、融资需求和电力约束等挑战,但这些担忧在未来几个季度内被过度夸大。该行预计美国2026年将增长2.1%,全球经济扩张将持续第四年。然而,如果AI叙事在2026年遭遇重大挫折,将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个股机会
国盛证券:重申小米集团-W“买入”评级,长期趋势不改,高端化推进
国盛证券发布研报称,给予小米集团-W(01810)目标价52港币,重申“买入”评级。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收入同比增长22.3%至113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1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9%。增长主要由手机高端化战略和汽车业务驱动,其中小米汽车交付量达10.9万台,汽车及AI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公司“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持续推进,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突破10亿,长期增长潜力显著。
里昂:维持中通快递-W跑赢大市评级,上调今明两年盈测
里昂发布研报称,中通快递(02057,ZTO. US)第三季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及7%,每单经调整净利润为约0.27元人民币,较第二季的0.21元人民币改善,看好其核心每单成本因新转运中心投产仅上升0.02元人民币。维持“跑赢大市”评级,港股目标价152港元,美股目标价亦维持20美元不变。
该行指出,行业反内卷政策预期将持续实施,相信监管机构会继续透过设定价格下限,来严格遏止价格恶性竞争。考虑到中通客户结构较同业好,里昂预期该公司明年市场份额可回升,将2025及2026年净利润预测轻微上调2%。
高盛:升创科实业目标价至111.3港元,评级“买入”
高盛发布研报称,展望创科实业(00669)2026年收入年增7%,其中专业工具(Milwaukee)在下半年一次性调整结束后重回10%增长;消费工具(Ryobi)在美国降息后温和回升;毛利率扩张0.1个百分点,SG&A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该行将目标价由110.1港元上调至111.3港元,评级“买入”。
该行指出,创科实业终端零售(POS)保持韧性,但因Milwaukee主动调整中国出口美国之出货量导致整体收入成长将较上半年放缓。该行维持全年收入增长5%不变,下半年预计增长3%,上半年为7%。创科实业定价策略相对Stanley Black & Decker更为审慎,主要靠产能转移而非全面涨价来抵消关税影响,因此该行预期下半年毛利率仍能稳健。
美股盘前
美股盘前,三大股指期货涨跌不一,标普500主连ESmain跌0.33%,道指主连YMmain涨0.1%,纳指主连 NQmain跌0.7%。
明星科技股英伟达、AMD跌超3%,AI概念股台积电跌2.6%、甲骨文跌2.3%;比特币24小时内跌超10%,再度跌破8.2万美元。
财经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