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这波ETC免费玩的是哪出?
昨晚雷总那条微博你们看了吗?小米突然宣布SU7 Ultra和YU7的车载ETC功能全面免费激活,之前花50块开通的老用户还能拿500积分补偿。这操作乍看是给车主发福利,但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车企在智能座舱赛道已经开始卷「隐性成本」了。
从付费到免费的商业逻辑
三个月前小米还把这功能当卖点宣传,强调花50块就能免去传统ETC的安装麻烦。现在突然免费,大概率是看到用户对「硬件预装软件收费」模式的抵触情绪。就像当年手机厂商预装APP还收激活费,最终都被市场教育明白了——智能汽车的硬件生态必须走「服务订阅」路线,靠后期软件升级赚钱才是正解。
积分补偿背后的用户运营
给老用户补500积分(相当于50元)这招挺妙。既堵住了「割韭菜」的质疑,又能把用户留在小米生态内消费。参考小米手机「铁人三项」的打法,汽车业务明显在复制硬件引流、软件变现的路径。现在车载ETC这类基础功能免费,未来可能会在智能驾驶订阅服务上找补回来。
隐藏式设计的行业信号
雷总特意提到的「隐藏式ETC」值得玩味。这可不是简单的美观设计,而是把传统外挂设备集成到车机系统里。意味着以后车企对供应链的话语权会更强,就像特斯拉把保险业务直接做到车机里一样。说不定哪天小米汽车也能像蔚来那样,把充电桩、换电站都纳入自己的服务闭环。
当心「免费」背后的博弈
虽然眼前省了50块,但车主的数据主权问题可能更值得关注。ETC绑定着车辆行驶轨迹、消费记录等敏感信息,传统银行办理时用户还能选数据托管方。现在车企自己掌控入口,后续数据怎么用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看看某新势力之前被曝用车主数据训练自动驾驶的争议,这种「便利」说不定藏着更贵的代价。
汽车智能化这场马拉松,车企们现在比拼的早已不是配置表上的参数。像小米这样通过ETC免费来培养用户习惯,本质上是在为更高阶的付费服务铺路。至于值不值得用数据隐私换这点便利,就得各位车主自己掂量了。毕竟资本市场有句老话:当你不知道产品怎么赚钱时,很可能你就是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