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deepseek搜索,段永平对小米公司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企业文化、长期战略等多个层面,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小米
段永平对小米的"性价比"模式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从长远来看,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性能不够好)找借口"。在他看来,追求性价比的公司大多是在为自己的低价找借口,长寿公司大概是不太强调"性价比"这个概念的。
段永平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在产业链成熟的条件下,做到顶尖产品70%的水平,卖50%的价格。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快速进入市场,但长期来看可能缺乏真正的护城河。
段永平认为,企业文化若只强调"快"而忽视"稳",可能陷入"优秀但难卓越"的陷阱。他肯定了小米的快速迭代文化体现了对用户反馈的重视,但也指出创始人个人IP过强可能影响文化传承。
段永平强调,营销对公司来讲只能锦上添花,不能夸大其作用。他认为没有靠营销起来并能持久的公司,能够让公司长久的唯一办法是能够不断有好产品。
段永平认为小米的护城河不够深,尤其在高端市场,品牌和技术优势不明显。他质疑小米的多元化战略,认为汽车同质化严重,激烈价格战无法避免,10年后很难说谁会存活。
段永平对小米的多元化经营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如果不能聚焦的话,可能会很累。他引用自己的经验说,从"小霸王"到"步步高",一直都在搞电子行业且产品单一,但发展速度和经营效果要好得多。
段永平曾表示,他研究过小米一段时间,但最终没有出手投资。他认为自己虽然觉得小米很便宜,但也没有确实搞懂它的合理价值,所以一直没出手。
段永平将商业模式作为投资的第一顺位过滤器,他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长期持续获得丰厚利润,且具有稳定的净现金流。从这个角度看,小米的商业模式可能不符合他的投资标准。
段永平认为OPPO/vivo的低调是刻意为之,几乎从来不和小米-华为打嘴仗。在他看来,这种"去个人IP化"模式比小米与雷军深度绑定的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苹果
段永平对苹果的运营方式表示认同和支持,他认为苹果最成功的原因是专注,做最好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用户认可了自然就会为高价买单。这与他对小米性价比模式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
段永平对小米的评价总体偏谨慎和批判性,主要体现在对性价比商业模式的质疑、对护城河深度的担忧、对多元化战略的谨慎态度等方面。他认$小米集团-W(HK|01810)$ 为小米虽然通过互联网模式获得了成功,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还有待验证。他的评价反映了其"本分"经营理念与小米"性价比"模式之间的根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