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9月23日消息,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小米汽车向其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召回11.7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S2025M0150I。
根据召回编号分析,小米汽车此次召回并非主动召回,而是因存在安全缺陷,受调查影响引发召回。
当天中午,小米汽车回应称,本次OTA升级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雷军转发该内容并表示:“车主朋友们仔细看看。”同一天,小米汽车还宣布了OTA秋季大版本升级。
由于小米汽车的回应更强调对功能的升级和优化,网友质疑其模糊升级与召回的区别。
涉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安全性
小米汽车受调查影响引发召回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19日公开的召回公告,小米汽车决定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7万辆,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S2025M0150I。
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根据《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GB/T 39061-2020),汽车产品召回编号由缺陷类别(S/E)、年代标识(4位年份,如2025)、产品类型(M/T/C/E)、顺序号(4位流水号,0001起)和召回类型(V/I/O)五部分组成。
其中,缺陷类别为S(安全缺陷)、E(环保缺陷);产品类型为M(汽车)、T(轮胎)、C(儿童座椅)、E(其他需要召回的汽车零部件);召回类型为V(主动)、I(调查影响)、O(责令)。
而此次小米汽车的两个召回编号,对应缺陷类别为S(安全缺陷),召回类型为I(调查影响)。这表明,小米汽车此次召回并非主动召回,而是因存在安全缺陷,受调查影响引发召回。也明确了小米SU7标准版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存在缺陷。
同一天,斯巴鲁、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丰田中国也备案了召回计划,它们的召回编号均以S开头、V结尾,表明是由于存在安全缺陷,企业主动召回。
这是小米汽车上市后第二次召回,且两次都是SU7标准版。今年1月,小米汽车召回3.09万辆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产的SU7标准版,此次召回未披露编号。原因是部分车辆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监管持续强化
避免车企通过OTA升级隐瞒缺陷
就在召回公告发布后,9月19日上午10点半,小米汽车宣布OTA秋季大版本升级,小米SU7开始陆续推送Xiaomi HyperOS 1.10.0。
随后,小米汽车在《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第191集)》中回应召回信息称,只需将车机版本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即可完成本次OTA召回升级。本次OTA升级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包括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使得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更连贯。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仍按照召回的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小米汽车在回应中偏向于强调“功能提升”,引发部分网友质疑,认为这容易模糊OTA升级和OTA召回的界限。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持续强化对智能网联汽车OTA的监管,避免车企以“功能优化”之名,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
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首次明确将OTA技术纳入召回监管体系,要求采用OTA方式消除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必须向监管部门备案。
今年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及时开展备案评估与监督检查,规范OTA升级应用方式,避免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
今年8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企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确保生产的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与准入产品一致,并承担产品安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