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3 09:30:29 股吧网页版
汽车视点 | 小米入局SUV市场:遭遇舆论危机后,YU7能否再破局?
来源:新华财经


K图 01810_0

  新华财经上海5月23日电(李一帆)5月22日晚,小米举行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小米集中推出大量旗舰级新品,包括全新手机SoC芯片“玄戒O1”、旗舰机型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汽车首款纯电SUV小米YU7也首发亮相。

  小米YU7新车配置升级

  发布会全程130分钟,小米YU7的发布占据近半时长,足见小米对新车的重视程度。

  会上,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介绍,小米YU7将全系标配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激光雷达、英伟达700TOPS算力的Thor芯片以及全系超长续航。从配置层面来看,高于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

  雷军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相关安全配置,包括铠甲笼式车身、内嵌式防滚架、全车四门防撞梁、采用2200MPa超强钢材料等,称“通过了50项以上的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测试,安全防护进一步升级”。

  新车将包括三种版本,对标特斯拉,分为小米YU7超长续航后驱、小米YU7 Pro超长续航四驱和小米YU7 Max超长续航高性能四驱。按照规划,小米YU7将在今年7月正式上市,具体价格届时将会发布。

  除产品上新外,小米汽车同步加强渠道建设。

  4月份,小米汽车单月新增34家门店,全国门店总数达到269家,覆盖74座城市。与此同时,服务网络同步扩张至132个网点,覆盖79城,截至目前除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外,其余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的扩张并不局限于一线城市。雷军表示,5月小米汽车计划新增29家门店,并将首次进入宜昌、芜湖、咸阳等三四线城市。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瞄准下沉市场,致力于覆盖更多消费者。

  2025年4至5月,受小米SU7高速车祸事件、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员工举报工作时间过长的“工时门”事件等影响,小米汽车经历了成立以来的最大舆论危机。

  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事件不会对小米汽车后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辅助驾驶车祸、双风道风波等对小米YU7的影响有限。”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小米YU7所在的细分领域,市场足够大。”

  根据乘联会零售销量数据,2024年SUV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的49.4%,轿车占比为45.8%。随着小米YU7的推出,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将进一步丰富,并在SUV领域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市场前景仍被看好

  仅从销量来看,小米汽车目前所受的影响的确有限。

  进入2025年以来,小米单月交付量维持在2万辆以上,其中3、4月的单月交付量分别超过2.9、2.8万辆,整车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等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

  从4月下半月开始,小米汽车经过了一段时间销量下滑,随即5月中旬又迎来回暖。5月第三周(2025年第20周,5月12日至5月18日),小米汽车共交付7000余辆汽车,相比第二周(2025年第19周,5月5日至5月11日)上涨约2000辆,仅次于理想、零跑和问界汽车,并成为当周为数不多销量上涨的新势力品牌。从单车销量来看,小米SU7位列当周销量榜单第二,仅次于吉利银河星愿。

  小米汽车官网显示,当前小米SU7标准版锁定订单后预计41周至44周交付,小米SU7 Pro锁定订单后预计46周至49周交付,小米SU7 Max锁定订单后预计36周至39周交付。

  2025年内,小米SU7系列汽车累计交付量约为11.83万辆。以此计算,小米汽车距离完成目标还差23.17万辆,相对来说完成目标的难度并不高。

  “SUV在15万元以上的市场更具优势,市场受众比轿车多,YU预计售价20万元以上,仍然看好YU7的前景。”某业内人士称。

  不过,经历舆论风波后,小米汽车也做出了许多调整。

  例如,5月起,小米调整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本次发布会上,小米创新性推出了高阶驾驶培训班,价格1999元,一共三个科目,包括加速/制动/紧急变线练习、绕桩练习、低附着路面驾驶练习等,旨在提升驾驶员的驾驶操控能力。此外,培训还为学员提供金卡纳练习,帮助驾驶员学习在紧急状态下如何快速响应。

  雷军透露,培训首批面向车主开放,5月27日开始报名,前1万名免费。“这种方式可以让车主了解自己车的性能边界在哪里,是值得肯定的。”业内人士评价。

  如何重构信任坐标系?

  显然,接二连三的舆论危机已经为雷军和小米团队敲响了警钟。高超的营销手段固然为小米汽车斩获现象级流量与销量奇迹,但聚光灯下的每个问题都会被放大,任何一次质量问题都可能引发信任雪崩。

  小米汽车的“过山车”式经历,暴露出很多行业存在的问题。近两年,汽车行业中的“虚假宣传”案例其实并不罕见,续航虚标、配置缩水、测试环境代替实际用车场景、质保陷阱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消耗着用户信任,更折射出整个行业“重流量轻技术”的浮躁心态。

  数据显示,当前主流车企中,有约50%车企的营销投入多于研发投入,个别企业的营销费用甚至是研发费用的三倍多。

  “没有安全的智能化是伪命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当前技术试错与市场期待的矛盾要求行业以长期主义精神平衡创新与责任。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比任何时候都敬畏科学、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敬畏安全、敬畏生命。”

  付于武强调,法规和标准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护城河”,必须通过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避免因噎废食。

  从行业发展维度审视,当前的信任危机对小米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都具有双重意义。4月,华为联合10余家车企发布了《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明确提出要实事求是地宣传,做到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

  随着监管政策持续收紧,行业整顿也已进入深水区。3月底,工信部发布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在一些场景中“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列为强制性要求。4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大力整顿智驾乱象,车企宣传纷纷从“高阶智驾”回归“辅助驾驶”,“智驾换代潮”有所降温。5月初,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出手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

  正如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所言,“智能化和安全并非对立,而是需要通过生态协同实现平衡。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中场’而非‘下半场’,安全才是最大的质量。”

  在这个用户主权觉醒的时代,唯有将敬畏之心铸进每个零部件,让诚信经营渗透每处细节,才能真正赢得通往未来的入场券。小米如果能够凭借YU7重新建立起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才能真正证明其是否真正拥有体系造车的能力,并证明其品牌价值。毕竟,当流量泡沫散去时,能支撑企业穿越周期的,永远是握在用户手中的那份踏实的安全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