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22日讯(记者唐植潇)小米成立15周年之际,小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又回到公众视野,一口气发布了多款新品。
其中,既有外界期待已久的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YU7,也有小米15SP手机、OLED大屏平板、手表S4,以及相关的空调、电视机等中高端家电。
“芯片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雷军表示,小米创业15年,其中芯片就研发了11年。他表示,这11年有多少艰辛,有多少汗水,有多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痛苦。
能够看出,此次发布会更像是小米成立15年来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据雷军在现场介绍,截止目前,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已连续19个季度位居全球前三;汽车、芯片、智能工厂完成从0到1的跨越;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式闭环。雷军认为,小米已经成为拥有“最完整生态”的科技公司。
“在硬核科技探索的路上,小米是一个后来者,也是一个追赶者,作为后来者一刚开始肯定不完美,总会被嘲笑、被怀疑,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我相信这个世界终究不会是强者恒强,后来者都有机会。”对于未来五年(2026-2030年),雷军表示,公司预计还会在研发上投入2000亿元。

雷军喊话,玄戒O1要对标苹果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2014年,小米成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开始“造芯”。2017年,小米正式发布了首款采用了28nm工艺的自研SoC“澎湃S1”,这款芯片搭载在了小米5C手机上。但在2019年,小米暂停了“大芯片”SoC的研发,转身投入了“小芯片”,“大芯片”项目一度搁浅;2021年,雷军拍板,重启手机SoC自研。
细数了芯片研发的波折,雷军称,2021年至今的芯片研发之路“几乎从零开始”,芯片项目的启动之初,便设定了极高的目标:必须使用全球最先进的三纳米制程,架构性能要进入第一梯队,核心指标要有机会对标苹果。“五年前,小米加大核心技术研发,下决心五年投入1000亿元。五年过去了,大约投入了1020亿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玄戒O1最终采用了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晶体管规模达190亿,与苹果A17芯片处于同一技术代际。CPU部分为四级十核心设计,包含两颗主频达3.9GHz的超大核X925,官方宣称安兔兔跑分突破300万。
根据Geekbench 6.1.0数据,玄戒O1单核得分为2709,多核得分8125,已逼近高通骁龙8 Gen 3的性能水准。
在能效表现方面,雷军称玄戒O1在日常场景中已接近苹果芯片的功耗控制能力,高负载下的游戏体验也具备更优的发热曲线和帧率稳定性。
雷军坦言:“我们当然没有指望第一代就超越苹果,但如果不试一次,就永远不知道是否有可能赶上。”从玄戒O1的架构策略与能效调优路径来看,小米的核心意图并非追求某项极致参数,而是构建一个能横跨手机、平板、穿戴乃至车端的通用算力框架。

与玄戒O1一同亮相的,还有三款搭载该芯片的核心终端产品:小米15S Pro手机、平板7 Ultra与手表S4。这是小米首次实现自研SoC跨手机、平板与可穿戴设备的落地应用。不过,玄戒O1当前尚未实现车端或家电场景的全面部署。
其中,小米手表S4搭载了自研的玄戒T1芯片,是小米首款集成4G基带的可穿戴芯片,支持eSIM通信,并可实现远程控车、取景拍照、视频表盘等多种功能。
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T1芯片通信部分已在超过100个城市、累计15万公里路测环境中完成基站实测,正在推进量产阶段。
Canalys指出,玄戒O1的发布,意味着小米将成为继华为之后,国内第二家实现旗舰级SoC量产并商用的手机终端厂商。
根据Omdia的Smartphone Tech报告,2024年小米所用SoC芯片仍全部来自第三方供应商,其中联发科占比63%,高通为35%,紫光展锐占2%。
但《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小米自研芯片的动作,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回应称,小米自研芯片预计不会对高通业务造成影响,“我们仍然是小米的芯片战略供应商,将继续为其旗舰机型提供骁龙平台支持”。
实际上,就在5月20日,高通宣布与小米续签多年期合作协议,未来小米将继续在高端手机中搭载高通骁龙8系列处理器,并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平台的厂商之一。
Omdia首席分析师Zaker Li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玄戒O1作为小米首款旗舰SoC芯片,当前仍处于初代产品阶段,预计出货规模将被保守控制在数十万级,主要用于验证系统能力与产品协同路径。
在玄戒O1芯片发布的同时,小米也同步推出了多款智能家电新品,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与净水器等,均已纳入HyperOS系统统一管理范畴,构成“家端”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
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过去五年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完成“人车家全生态”的初步闭环。而芯片作为连接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的底层单元,正在成为这一生态中真正的结构黏合点。
踩着SU7的肩膀,YU7 要来了!
除了芯片,小米首款SUV——小米YU7,是此次小米15周年发布会的重头戏。
相比较汽车工业一百多年的历史,小米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后来者”。
2024年,小米首款电动车SU7上市。一年零两个月内,累计交付超25.8万辆,4月单月交付2.8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价位段的新能源车型月销冠军。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SU7的市场表现为小米开了个好头。同时,这款主打高性能电动车上市后,也伴随着外界对其产能、辅助驾驶、安全性等方面的重点关注与质疑。
而从雷军发布的配置信息看,“踩着SU7的肩膀”,小米YU7在不少方面做了改进。
发布会上,雷军介绍,小米YU7车长5米、轴距3米、车宽2米,明显区别于SU7运动轿车,定位中大型豪华高性能纯电SUV。雷军强调,YU7在设计语言上虽然延续家族特征,但并非SU7的“加高版”,而是全新比例下的整车平台重构,强调“优雅、肌肉感与驾控融合”。
在整车硬件架构上,YU7搭载自研的“四合一中央控制器”,将智能座舱、整车控制、辅助驾驶与通信模块高度集成,体积缩减、功耗优化、通讯效率提升。
雷军称,该控制器是小米过去15年在电子系统积累的集中体现,“就像一个车载小服务器”,可支持复杂感知链路、高速数据上传与多模块协同计算。比如原本“哨兵模式”需跨多域完成视频上传,在四合一架构下能实现40%功耗降低与流程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与SU7不同,YU7搭载700 TOPS英伟达平台,包括入门款在内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7颗LED镀膜高清摄像头,构建高冗余感知体系。在车辆操控系统方面,配备CDC可变阻尼减振器,电池容量最大达101度,续航最高可达835公里,充电系统支持800V快充平台。“这一次我们全套硬件都是高端配置”。
据介绍,YU7将提供三种版本:标准版、Pro版与Max版。标准版配备96.3度电池包,CLTC续航为835公里;Pro版增加双电机四驱与快充能力;Max版则在动力与配置上进一步升级,配备101度电池、续航为760公里,主打高性能四驱。三款车型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700T算力平台与连续阻尼减振器。
雷军在发布中多次对比Model Y,并指出“Model Y后驱版为26.35万元,按配置来看,YU7至少贵六七万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现阶段玄戒O1芯片尚未部署于车载域控制平台。
而业内普遍也认为,车规级SoC面临验证周期长、集成要求高等挑战,小米仍需结合系统适配、安全标准与产品节奏逐步推进芯片上车路径。
在发布会尾声,雷军宣布将面向车主推出驾驶培训计划,覆盖刹车响应、低附着路面脱困、场地绕桩等项目,强调“性能车不仅需要被交付,更应被正确使用”。该计划也被视为小米在产品交付之外,进一步拓展用户体验边界的延伸尝试。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深圳地区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发现,虽然小米YU7展车还没有到店,但已有不少用户前来咨询YU7上市节奏,门店方面表示展车将很快到店,“等展车到了,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