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7 11:16:20 股吧网页版
雷总还记得亲自制定的小米价值观吗?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何涛

K图 01810_0

  这两天,小米公司老板雷军又收获多个热搜。雷总微博开头一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引得无数米粉热血沸腾,也成功地让小米即将发布自研芯片的消息广为人知,一个研发成果斐然的硬核科技公司的形象再次熠熠生辉。

  有几条热搜是雷军谈到3月底发生、致3人死亡的“小米SU7爆燃事故”,来源于雷军在小米价值观大赛后发表的内部演讲。类似“内部讲话”一字不漏地泄露出来,大家和雷总都习惯了,这次也不意外。意外的是这次演讲的内容,其中有些话,可以说惊呆众人。

  在卒章显志表示小米决心“做出 (超越) 行业水平的安全(的车)”之前,雷总说:“3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我:‘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我们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

  雷总还说:“这场交通事故,让我们意识到,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了想象……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我们是一家创业的公司 。但这一次的事件让我深深地理解,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一位网友把雷总的话“翻译”了一下,大概能当作许多人的读后感——“没想到大家对人命、对道路安全这么敏感和重视,让小米猝不及防。没想到出了一些人命,大家对小米就不包容了,哪怕小米是个造车的新手。”

  雷总说,“回想四年前,我们决定造车的时候,我就一直特别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对于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无比的重视。”

  但时至今日,雷总却又“没想到”,也让公众震惊和意外。

  有人直言:车祸让三条年轻的生命惨死,他们纠结的居然是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大,这是多么可怕的思维。或许在这次“内部演讲”“泄露”之初,雷军和他的高管们原本期待的是一场完美营销,但目前来看,这已经成为一场严重的公关危机,不啻于小米公司的又一场惨烈“车祸”,只是,这次的受害者和责任方,都是小米公司和雷军本人。

  从笔者交流的多方人士观点来看,雷军和小米遭遇此次公关危机,有其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必然性来自雷军带领的小米公司长期过于倚重营销驱动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视、淡化了研发、品质和价值观等更重要的东西。

  雷军是公认的营销高手,小米公司的成长壮大,可以说是伴随雷军的一路营销走过来的。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技术直男”的形象,也给小米打上了务实、科技、靠谱的标签——这确实容易俘获手机、平板、运动手环、智慧家电等科技产品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心。2023年9月,小米发布公司价值观的八条诠释,其中第二条即“工程师思维”,包括“技术为本,敢于探索,持续做酷的产品、有趣的事情”。

  跨界切入造车赛道后,雷军顺理成章地把“技术大旗”举得更高,营销力度也进一步加大。这一策略再次大获成功,小米新车甫一上市就订单爆棚,米粉们掀起的热浪,完全盖过了“外形设计涉嫌抄袭”“定金维权风波”等杂音。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小米新车上路,车主和业界对小米汽车设计、质量、安全性能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至铜陵事故达到最高。事故引起的舆论危机让雷军不得不关闭微博一个多月,没想到,“闭关”月余之后重新露面,雷总更关心的依然是公司受到的舆论压力,而不是产品质量和用户生命,并且是在一场疑似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中无意流露,其冷血令人咋舌。

  营销无罪,但应有度,有边界和底线。任何时候,企业营销都应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并做到与品质、服务、社会责任等相平衡。拿这次雷军的“内部演讲”来说,无论如何,不能把营销目的置于产品安全、用户生命健康之上。

  小米汽车的质量、安全性究竟如何,这个留给小米用户、专业机构以及事故处理方去评判。对于小米汽车一直以来的各种营销操作,笔者交流的人士几乎一致认为,是过犹不及甚至弄巧成拙了。密集的负面新闻,已经让雷军的“技术控”人设和小米公司的“硬核科技”形象呈崩塌之象,因流量而兴的雷军和小米,面临流量的反噬。

  不知道雷总下一次可能全文泄露的“内部演讲”会讲些什么,如果他会看到此文,笔者想建议他,登台前不妨先温习一遍亲自主导制定的小米公司价值观,尤其是作为总纲的“真诚,热爱”。按照小米官方诠释,真诚的意思是“不欺人也不自欺”,热爱指“全心投入并享受其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