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6 18:41:10 股吧网页版
雷军内部演讲,再提SU7事故!“小米受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吴迪 实习生 满新吴迪 实习生 满新

K图 01810_0

  小米SU7高速事故引发的舆论风暴持续发酵近两个月后,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于小米价值观大赛现场发表题为《15岁,重新出发》的内部演讲。

  这是自3月29日事故发生后,雷军首次系统性回应公众关切。

图片

  打击严重

  5月15日晚,小米创始人雷军向小米员工发表演讲,对小米近几个月的情况作出回应。

  演讲中他提到,3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小米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该事故是3月底,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NOA辅助驾驶状态下,因施工路段改道逆向车道时碰撞护栏起火,3名驾乘人员遇难。事发时,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提示减速,驾驶员接管后仍未能避免碰撞,最终以97km/h撞击护栏引发爆燃。

  雷军说,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他,“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谁也没想到,这场事故对小米的打击超乎想象。

  他称,这场事故让小米意识到公众对其的高期待和严要求,小米要在汽车安全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不仅要做到合规,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更要做出超越行业水平的安全,“这也标志着小米不再只是行业新人,而需要承担起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图片

  销量下滑

  然而,一次“自我剖析”式的演讲显然无法将小米从当前的舆论热潮中拯救出来,尤其是叠加近期多名车企要求退车风波,小米汽车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去年全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达到13.68万辆,今年售价高达52.99万的小米SU7 Ultra,上市72小时大定突破1.9万辆。

  以至于雷军为今年定下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然而就在3月底的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

  上述高速3人遇难事故发生在3月底(第13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第13周至16周小米汽车的销量分别为0.71万辆、0.46万辆,0.58万辆和0.67万辆。在第16周达到近期销量高点后,小米SU7随后周销量连续环比下降。

  今年16周到19周,小米汽车(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销量分别为0.72万辆、0.70万辆、0.57万辆和0.52万辆。其中,小米SU7销量分别为0.67万辆、0.64万辆、0.52万辆和0.47万辆。

  四周时间,小米的主力车型小米SU7标准版销量累计降幅近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当前的产量无法跟上订单数量,业内人士认为此现象会导致部分订单或潜在车主的流失。

  据悉,小米订单池已经积压15万辆,但目前小米工厂月产能仅2.4万辆,导致交付周期长达20周—47周。

  5月初,《国际金融报》记者前往上海地区门店咨询当前小米订单以及提车周期情况,工作人员表示若下定标准版,今年将无法提车,MAX版本最快也要第四季度才可提车,此现象被消费者调侃为“史上最长新车期货”。

  有消息称,小米的二期工厂预计今年7月投产,年产能再增15万辆,但短期内仍需应对订单积压与销量下滑的双重压力。

图片

吴迪摄

  造车经验不足

  作为造车“新人”,小米汽车的质量问题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日有媒体报道,多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集中反映车辆存在外观工艺缺陷,大灯外框与翼子板接缝处出现异常鼓包及翘边现象,部分车辆缝隙宽度超过5毫米,按压时部件呈现明显起伏,严重破坏车身流线造型的完整性。

  针对这一现象,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汪英来在5月15日的采访中指出,问题根源在于翼子板设计尺寸存在偏差,导致与车灯装配过紧。

  他强调,阳光暴晒引发的热胀冷缩效应使得材质无法正常回弹,这种因"设计制造经验不足"导致的装配缺陷,在其从业12年间从未在原厂车上遇到过,“还是造车经验不足导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问题已超出简单维修范畴,可能需要整体更换相关部件才能彻底解决。

  此外,小米售价最高的车型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配件陷入“虚假宣传”争议,被车主称为最贵“装饰品”。

  此前对该配件做宣传时,称是“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双峰道高效倒流散热”等功能,但在实际拆解中被证实仅为外观装饰。

  一位购买SU7 Ultra的车主用鼓风机测试时,前舱盖开孔处的纸巾毫无反应,证明风道设计并未形成有效气流;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既未连接刹车系统散热,也未增加车辆下压力。

  争议核心在于,小米官方此前曾多次强调该部件的性能提升价值。例如雷军在直播中明确表示“内部结构完全改变,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散热”,官网宣传更将其描述为“赛道级散热设计”,甚至宣称“提升刹车散热效率15%”。

  测评效果与官方宣传的“打架”使得300多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部分车主已委托律师团队推进法律追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