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北京报道
雷军曾表示,做芯片10亿元只是起跑线,可能10年时间才有结果,九死一生。
如今,小米造芯历经十年,雷军即将交出答卷。
5月15日晚,雷军官宣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系统级)芯片“玄戒O1”,将于5月下旬发布。
记者从接近小米人士处获悉,该芯片原拟于上月发布,但因其他突发事件,被迫延迟到5月。
虽然雷军并未透露更多关于“玄戒O1”的信息,但有市场观点认为,“玄戒O1”或采用3nm制程。
回顾小米造芯历程,早在2014年,小米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正式进入手机芯片研发领域。
2017年2月,小米发布首款自研手机芯片澎湃S1,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后全球第四家可同时研发设计芯片和手机的企业。
这款澎湃S1为8核64位芯片,采用28nm工艺,最高主频达2.2 GHz,采用大小核架构,GPU为Mali - T860,该芯片由小米5C搭载使用。但它存在诸多限制,比如,仅支持部分网络、工艺制程落后以及性能较弱等,市场对其反响有限。
继澎湃S1之后,小米被传出澎湃S2流片失败,核心系统级芯片进展缓慢。
此后,小米放弃集成芯片SoC的研发,转向其他功能的芯片。
2020年,小米通过旗下控股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加速投资中国芯片半导体产业。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小米产投共投资了110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相关企业,涵盖光电芯片、汽车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
2021年,小米成立了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重启自研手机SoC芯片的研发。该公司由小米高级副总裁曾学忠直接领导,他在加入小米之前曾担任国产手机芯片厂商紫光展锐的CEO。历经多年投入后,小米芯片业务终于初显成效。
譬如,2021年3月,小米MIX FOLD首发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其研发持续了两年,资金投入近1.4亿元。
同年12月,在小米12系列上,小米带来了自研小米澎湃P1充电管理芯片。该芯片研发历经18个月,四大研发中心合作,耗资过亿。作为业界首个谐振充电芯片,澎湃P1拥有自适应开关频率的4:1超高效率架构,谐振拓扑效率高达97.5%,非谐振拓扑效率为96.8%,热损耗直线下降30%。
2022年7月,小米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亮相,首发用于小米12S Ultra。它与澎湃P1一并组成“小米澎湃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同时大幅提升充电效率。
2024年10月20日,在北京卫视晚间播出的新闻节目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唐建国公布,小米公司成功流片国内首款3nm工艺手机系统级芯片。
待5月底小米“玄戒 O1”正式发布,小米在芯片研发领域有望实现关键突破。
“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雷军曾提到,“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如造车一般,小米对芯片舍得“砸钱”。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表示,自2022年至2026年的五年内,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主要聚焦于AI、OS、芯片三大底层技术的研发。
“小米正在全力推动AI技术在各个终端产品的落地应用。未来,小米将用AI重构澎湃OS底层架构,目标是在两至三年内完成向AIOS的进化,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卢伟冰称。
不过,芯片自主研发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更需要后续庞大的出货量来支撑研发成本分摊。这意味着,小米仍需直面出货量考验。
有半导体业内人士称,造芯无退路。小米突破3nm后,要挑战的不只是高通、联发科,还有摩尔定律极限。玄戒O1发布,或拉开手机行业新一轮角逐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