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丑闻加强知名度宣传涉及多种理论,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理论:
从传播学角度
• 新闻价值理论:丑闻通常具备较高的新闻价值,因为它具有异常性、戏剧性、冲突性等特点,能够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收视率和销量,更愿意报道具有轰动效应的丑闻事件,从而使涉事者迅速获得广泛知名度。
• 议程设置理论:媒体具有设置议程的能力,可以通过选择报道某些丑闻事件,引导公众关注特定的话题或人物。当一个丑闻被大量媒体报道时,公众会认为该事件很重要,从而促使他们去关注和讨论涉事者,增加了涉事者的知名度。
从心理学角度
• 消极偏见理论:人类对负面信息的敏感性更高,这是一种进化心理学现象。从进化角度来看,人类祖先对危险、痛苦和失败等负面信息的警觉性更高,因为这些信息可能直接关系到生存和繁衍。所以,丑闻等负面信息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被记忆和传播。
• 社会比较理论: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丑闻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优越感或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关注和传播丑闻。例如,看到他人的丑闻后,人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比涉事者更好,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 好奇心驱使: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尤其是对一些私密、隐秘或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感兴趣。丑闻往往满足了公众的这种好奇心,吸引他们去关注和探究,进而使丑闻的传播范围扩大,涉事者的知名度也随之提升。
从公共关系角度
• 争议性公关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制造争议或引发公众讨论,可以提高组织或个人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丑闻作为一种极端的争议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公众的目光,从而实现宣传效果。一些人或组织可能会故意制造或利用丑闻来引发争议,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以达到提高知名度的目的。
• 乞丐效应理论:主体通过展现相对弱势或感性的一面,可获得舆论关注与同情。在某些情况下,涉事者可以通过在丑闻中表现出悔过、可怜等姿态,激发公众的同情心,从而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从社会文化角度
• 审丑文化理论:在当今社会,存在一种“审丑文化”现象,即公众对丑陋、恶劣、违背道德规范等负面事物的关注度和接受度较高。这种文化氛围使得丑闻更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一些人或组织利用丑闻加强知名度宣传提供了土壤。部分公众在“审丑”的过程中获得娱乐和刺激,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推动了丑闻的传播和涉事者知名度的提升。
小米风道事件,实际过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挖孔板比之前版本更具有识别度,有了挖孔,别人才知道是值50多万ULTRA,否则会误认为是Su7。为了更美更加吸睛,很多顾客都要挖孔版。当然,中间极致发烧友 真的要上赛道,可能才对功能真的有需求。雷军当时还很为难,说为了两个孔,少了前备仓,当时没有生产能力,成本高,劝大家不要选。后来热情太高,小米只能想办法满足。奶知道现在成了回旋镖,黄牛为了退货,部分为了省钱补偿,当然少不了友商拱火,搞成了风头无两之势。这对小米汽车真的伤害能有多大呢?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评估。我反而觉得这是塞翁失马了,小米汽车在宣传上,反而更上一层楼,对于Yu7上市,起到了正面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