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2 21:19:50 股吧网页版
多名小米车主喊退车!雷军承认到“最艰难时刻”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吴迪 实习生 满新

K图 01810_0

  5月12日上午,港股小米集团盘中跳水,股价最低跌至48.5港元/股,跌近5.6%,此后虽有所回升,但仍收跌1.46%,报50.6港元/股。

  退订风波

  市场认为,此次股价异动的直接诱因是多名小米 Ultra车主的退订风波。

  该风波由小米SU7 Ultra车型的核心选装件——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引发,有媒体报道称,该部件宣称的“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双风道高效导流散热”等功能,在实际拆解中被证实仅为外观装饰。

  一位购买SU7 Ultra的车主用鼓风机测试时,前舱盖开孔处的纸巾毫无反应,证明风道设计并未形成有效气流;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既未连接刹车系统散热,也未增加车辆下压力。

  争议核心在于,小米官方此前曾多次强调该部件的性能提升价值。例如雷军在直播中明确表示“内部结构完全改变,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散热”,官网宣传更将其描述为“赛道级散热设计”,甚至宣称“提升刹车散热效率15%”。

  测评效果与官方宣传的“打架”使得300多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部分车主已委托律师团队推进法律追责。

  拥有一辆近百万元性能车的刘标(化名)曾对SU7 Ultra十分感兴趣,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小米SU7 Ultra的超1500匹动力以及纽北刷圈的成绩都深深吸引着他,但由于是新公司,他对该车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我完全接受4.2万元购买‘碳盖’,即使真的一点作用也没有,但却可以给我足够的情绪价值,可现在我在意的是小米的宣传出现造假”。

  他向记者坦言,机盖的宣传造假让其对小米的品控出现质疑,尤其是高达1500匹动力的SU7 Ultra,是否会在高速行驶下发生其他意外,如何保证其他量产车配件的性能真实性,“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小配件的作用,对于大马力性能车而言,一切不真实的宣传都有可能致命”。

  “最艰难的时期”

  面对舆论压力,小米官方于5月7日晚间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首次就碳纤维前舱盖问题致歉,并提出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免费改配铝制前舱盖,已提车用户获赠2万积分(约2000元)。

  但这一方案被车主批为“缺乏诚意”,因为改配需重新排队30周以上,积分价值仅为选装费的4.7%,且未覆盖已提车用户的退车诉求。更关键的是,小米始终未承认虚假宣传,仅称 “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建新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各项线索看,小米宣传的功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被认定为虚假宣传。倘若消费者是基于小米的这个宣传做出的决策,那车主可以基于此向小米提出索赔。

  其补充道,若消费者是基于小米SU7 Ultra碳盖所带来的功能而购买该产品的话,可以向小米提出“假一赔三”的赔偿需求,若其他因素则有待考量。不过,当消费者向法院提出相关赔偿申请后,法院会考虑更多因素,至于是否会得到赔偿,还有待考证。

  5月10日,雷军在微博罕见公开回应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并透露因情绪低落取消会议、暂停出差及社交媒体互动。

  交付量下滑

  接连曝出的负面事件影响着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此次退车风波是(准)车主们情绪的集中爆发。

  早在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高速碰撞致3人死亡。

  这起事故也引发公众对小米智驾技术安全性的强烈质疑,不少声音认为其智驾系统对复杂路况的预判不足,留给驾驶员接管的反应时间过短。

  一个月以后,小米SU7 Ultra“锁码数”事件将还未从辅助驾驶安全事件中摆脱的小米再次推上舆论风口。

  彼时,小米通过OTA推送 “排位模式圈速考核” 功能,将SU7 Ultra的1548匹马力限制至900匹,要求车主在指定赛道完成圈速考核才能解锁性能。这一操作未在购车协议中提前告知,被车主指责 “花钱买半成品”。

  此后小米虽暂停了推送,但已升级用户需等待4—8周才能恢复性能。

  风波中的小米销量出现下滑。

  据官微发文,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至2.8万辆,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前四个月累计完成10万辆交付。内部舆情不断,外部特斯拉等竞品的降价攻势正持续挤压小米的生存空间,多重因素叠加,如果小米汽车的交付量持续承压,其去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或面临较大压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