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环新能源全资子公司中环低碳新能源(安徽)集团有限公司与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面对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与激烈竞争,中环新能源以敏锐战略眼光与果断行动,打造独特发展路径。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引发行业对光伏产业未来的深度思考。
融捷集团及其创始人吕向阳堪称商业传奇。1995年,吕向阳出资250万元与王传福创办比亚迪,如今比亚迪已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产销量连续多年居首。融捷集团业务横跨新能源、显示科技、生物医药等多元领域,2005年投资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锂辉石矿,抢占新能源产业链锂资源制高点。官网显示其资产规模超7000亿元、营业收入超8000亿元。吕向阳夫妇在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以1550亿元身家蝉联广州首富,全球排名第93位,尽显商业影响力。
中环新能源在董事长余竹云的带领下,入局新能源便展现战略定力。公司聚焦先进光伏电池制造、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综合能源服务、源网荷储零碳产业园区运营、光储充一体化业务,同步拓展工业互联网、科创投、供应链等领域。目前已在淮南、凤台等地规划4个生产基地,预计实现60+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12GW组件产能。规划投资13.5亿元的淮南市高新区中环低碳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设,同时与南通崇川、内蒙古达茂旗达成低碳园区开发合作,不断深化低碳产业布局。

△中环低碳新能源(安徽)集团有限公司凤台光伏产业基地
自2022年起,中环新能源与国家电投、华润电力、国家能源集团、淮河能源、国轩高科、阳光电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央国企及行业头部企业深度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多个重要光伏、低碳零碳项目的启动和投产;2025年4月,与Sama Tech Ventures L.L.C签署协议,围绕中东地区绿色能源投资展开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聚焦BC电池领域、钙钛矿材料光电领域、氢氨醇领域,与阳光新能源、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亦稳步推进。据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9.8%至60.32亿港元,新能源及EPC分部贡献41.27亿港元,占比68.4%,彰显发展战略与业务模式的成功。
从行业发展视角来看,中环新能源的核心优势不仅在于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与前沿技术应用,更在于“多能互补、智慧互联”的产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化战略眼光。打破传统能源产业界限,中环新能源整合光伏、储能、充电等能源形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低碳方案,在推动能源转型、助力“双碳目标”上发挥示范效应,逐步巩固其在新能源赛道的领先地位。
一个是成绩亮眼的光伏新锐,一个是纵横商界的资本巨鳄,中环新能源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产品、光伏电站建设、零碳产业运营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而融捷集团在储能、电芯的生产制造等方面掌握先进技术。此次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通过形成产业投资联合体,聚焦氢能开发、零碳产业园、光储充一体化等领域,或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有望产生1+1>2的效应。
双方合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及边际效用可能还不止于此。30年前,吕向阳战略入股比亚迪,此后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哥”崛起的全过程;30年后的今天,恰值中国新能源产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发展转变的关键窗口,融捷集团与中环新能源强强联合,将产生何种化学反应,值得投资者们长期跟踪。
展开畅想,[中环新能源+融捷集团plus比亚迪]的组合模式,在“光伏+储能+充电网络”层面,可整合各方优势构建“光储充闭环”;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方面,结合零碳园区与V2G技术打造“循环经济闭环+能源利用闭环”;从宏观视角,三者结合或实现“绿色能源+绿色出行”的“技术+场景+全球化”融合,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响应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号召,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中环新能源的长期战略,推进光储充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是其核心目标。未来,随着技术实力增强与产业布局完善,中环新能源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跃升,为中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