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比较中肯,但最后那句赚不起大钱,亏不起本金,不妥妥就是韭菜写照吗?
一跌就想割了逃,哭天喊地,口吐莲花,一涨就捏不住,往往10-20%就走,而韭菜有个心理安全区,就是买进了之后小跌,这样反而心安理得。对于这些其实就很好诠释,能在濠江桌子上赚到钱的人,绝对不是韭菜思维,反而熟的精光的往往都是这样心态,望互勉: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最忌讳坚持只坚持一半,放弃也只放弃一半的心态。

◆
◆
发表于 2025-09-23 17:03:59
发布于 云南
买德林控股的散户,都在纠结:是踩中潜力股,还是掉进老千坑?最近逛港股股吧,总能撞见关于德林控股(01709.HK)的“掐架”——有人敲着键盘骂“配股割韭菜,典型老千股,谁买谁傻”,底下立刻有散户回怼“区块链+财富管理赛道明明有戏,等项目落地就起飞,别瞎唱空”。翻着满屏的争论,很容易发现:不少捏着这只股的散户,都像站在冰火交界线——攥着等风口,怕哪天实锤是老千,本金血本无归;割肉保平安,又怕错过真潜力,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这种“既盼又怕”的纠结,才是这只金融股最真实的众生相。先聊聊让散户抱有期待的“火焰”面——德林控股的“牌面”,确实有点看头。这是家2015年在香港成立的全牌照金融集团,现在上海、三藩市、新加坡、东京都有办事处,单看布局,透着点“跨境玩家”的底气。业务也够全:投行(证券交易、财务咨询)、财富管理、资产管理都做,还喊着要搞智能投顾平台,用区块链做资产确权——这些词儿扔在当下金融圈,哪一个不是“热门赛道”的标签?要知道,香港的金融全牌照本就不是白菜价,能覆盖这么多业务,还愿意砸钱做数字化转型,单看“蓝图”,它不像那种只想混日子的小公司。再看最新数据:截至9月22日,股价3.22港元,总市值54.26亿港元,日成交量1102.20万,成交额3527.57万——算不上“仙股”,倒有几分“潜力股”的样子,也难怪有人愿意赌它一把。可转头看那盆浇在散户心头的“海水”,又实在让人慌神——老千股的质疑,真不是空穴来风。有散户扒得很细:说它是“借入通派筹”,简单讲就是靠借货操纵股价;更扎心的是股价走势——牛市里别家金融股涨得欢,它偏要阴跌;好不容易盼着跌不动了,董事长出来写小作文“画饼”,说要推进什么新项目,转头就宣布配股;结果呢?配完股股价接着跌,一点不给散户喘气的机会。最膈应人的是“实质性公告”:说要做智能投顾,没提什么时候上线、对接了多少客户;说区块链确权,没说落地了哪些案例、能带来多少营收。满屏都是“计划”“拟推进”,这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操作,恰是老千股的经典套路——毕竟散户炒股,靠的从不是“蓝图”,而是“实锤”。有人会替德林控股辩解:“新赛道落地本来就慢,别太苛刻。”这话没错,但前提是“公司真在做事”。要是只靠讲故事拉股价,再靠配股圈钱,那就是把散户当“提款机”。香港市场的老千股之所以难防,就是因为它们太会“蹭风口”——先把热门概念贴满全身,吸引散户入场,再通过配股、合股不断稀释股权,等散户反应过来,本金早就缩水一半。德林控股的尴尬,恰恰在于它卡在了“中间”:既没拿出“我不是老千”的硬证据(比如实打实的项目落地、营收增长),也没彻底坐实“我是潜力股”的身份(比如清晰的盈利模式、透明的信息披露)。说它是老千吧,业务布局、牌照资源确实比那些纯“空气公司”强;说它有潜力吧,股价走势、信息披露又处处透着“不靠谱”。其实对散户来说,选不选这只股,从来不是“选好公司还是坏公司”,而是“选能承受的风险,还是赌不确定的收益”。要是手里的钱是闲钱,能扛住股价再跌30%,也愿意等个一年半载看项目落地,那或许能赌一把“风口来了”;但要是钱是工资攒的、是给家人留的备用金,真别抱着“抄底”的幻想——散户的每一分钱都沾着汗水,别让“潜力股”的火焰,烧光了自己的本金,最后掉进“老千坑”的海水里。如今股吧里的争论还在继续,不少散户说“再观察一个季度,没实锤就割肉”。毕竟炒股最忌“侥幸”,咱们赚不起大钱,更亏不起本金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