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化债渐入新阶段,曙光初现。
近段时间,先是禹洲集团(1628.HK)宣布正式完成约67亿美元境外债重组,成为全国第五家、福建第一家完成境外债重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再是佳兆业集团(1638.HK)公告境外债重组预计于今年9月底生效,将削债约86亿美元。紧接着,花样年控股(1777.HK)公告持有公司现有票据78.43%的债权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并决定延长相关同意费截止时间,为债权人推进程序留足空间。
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的这些年,房企债务重组进入深水区,化债重点由展期转向削债。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2025年8月,共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化债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克而瑞分析指出,2025年有较多房企在债务重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已进入风险出清的新阶段。“房企(债务)重组成功并不意味着‘上岸’,不管是展期还是削债,都只是减轻财务压力,若要真正回到正常经营轨道,仍需通过市场的检验。”
近日,禹洲集团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的重心还是在交付上。重组计划下,公司在2025年及2026年需要支付的资金很少,主要是为2027年及以后的兑付争取提前准备资金。佳兆业集团方面告诉记者,债务重组进程推进顺利,重大条件基本达成,预计在9月下旬会全面生效落地。对于当前是否已有更多债权人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问题,花样年控股方面表示,预计下次公告重组进展将在9月末或10月初,届时将给到相关参考消息。
“以股抵债”减负
历时三年半,禹洲集团终于渡过“生死劫”,赢得喘息之机。
8月29日,禹洲集团宣布公司境外债重组各项条件已获满足,当日起正式生效。此次重组涉及总债权金额约66.8亿美元,涵盖美元票据、永续证券及银团贷款等类型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得境外债权人的高度支持,同意比例超过99%,包括将现有票据持有人的票据转换为新的美元票据,以及禹洲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股票,同时提供现金代价选项。据此,禹洲集团预计削债约35亿美元,至2026年年底境外公开市场无刚性还债压力。
根据公告,禹洲集团重组后发行的新票据(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票据)期限覆盖4—10年,无中长期票据计入流动负债;同时通过“每100股获49股”供股筹集净资金约9220万港元,用于支付重组费用及补充流动资金,供股获83.92%小股东响应。禹洲集团未发行任何商票、理财产品,无供应链ABS、境内债务零违约。
禹洲集团主要从事物业开发、投资、管理及酒店经营等。回溯2022年,由于一笔于2023年到期美元债券在宽限期过后仍未能如期支付利息,禹洲集团宣告违约。一年后,禹洲集团抛出一份债务重组初步方案,部分方案削债比例达到约70%,而后开启与债权人之间漫长的博弈。
禹洲集团方面表示,为应对近一年来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深刻变化,公司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对重组计划多项条款进行优化,比如将重组后的部分债券的利息全部资本化;允许公司选择以实物支付部分利息;公司可在2026年年底前不偿付任何重组后债务的本金等。这些优化方案于近日以96.35%的高支持率通过。“通过本次重组企业合理调整了债务结构,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为自身创造了更宽松的财务环境和更充裕的现金流管理空间,显著提升经营灵活性,确保在复杂市场形势下保持稳健运营。此次重组成功更提振了集团上下穿越周期的信心。”
克而瑞分析指出,由于大多数出险房企现金流十分紧张,叠加资产价值缩水或已被抵押质押,能够用于抵债的优质资产不多,“债转股”成为了大多数房企债务重组的标配。
通过债务展期、债转股、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优化原有债务结构的佳兆业集团,亦在近期宣布其境外债重组计划取得关键性进展。
9月1日晚,佳兆业集团宣布重组生效日期预计于9月底正式落地。据悉,重组方案生效后,公司将实现削债规模约86亿美元,债务期限平均展期5年,在2027年年底前无刚性还本压力。重组成功后,新票据的票面利率介于5%—6.25%之间,较历史债务的利率有所下降。根据公告,佳兆业集团已达成多项重组生效条件,包括配发并发行债权人小组工作费用股份等。
也就在4年前,佳兆业集团旗下理财产品出现逾期兑付,公司随后于2021年12月宣布未能支付三笔美元债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2023年10月,佳兆业集团披露境外债重组计划。从今年3月开始,公司境外债重组“破冰”,各项计划陆续获得法院批准。
“债转股”的化债方式亦出现在花样年控股的重组方案中。
9月3日晚间,花样年控股公告,截至当日下午5点,持有公司现有票据78.43%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为了方便债权人可取得更多时间以完成内部审核程序及加入程序,公司决定将提前同意费截止时间从2025年9月3日下午5点延长至2025年9月23日下午5点,一般同意费截止时间延长至2025年10月10日下午5点。
根据花样年控股此前更新的境外债重组方案条款,其向债权人提供了三个选项,包括“短期票据+强制可转债”“长期票据+强制可转债”“全额转换为公司普通股”。此次债务重组覆盖花样年控股发行的40.18亿美元优先票据、部分其他境外金融债务本金及所有应计未付利息。
经营挑战仍存
以时间换空间,是债务重组落地之于出险房企的意义。
禹洲集团方面表示,原本公司最主要的境外债务问题,这次得到了一揽子解决。“通过此次境外债务重组及后续持续的业务稳定措施,公司预计将削减约3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本息偿付压力,显著降低财务杠杆,缓解流动性压力,从而为应对近年来行业结构性挑战拓展出更为充足的应对空间。”
佳兆业集团方面表示,通过重组,公司将合理调整债务结构,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为自身创造了更宽松的财务环境和更充裕的现金流管理空间,显著提升了经营的灵活性,确保公司在复杂市场形势下保持可持续运营。
如何恢复正常经营,成为房企化解风险另一关键课题。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1—8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约为23270.5亿元,同比下降13.3%,规模千亿以上房企仅剩5家。上半年,上市房企业绩普遍不佳,个别房企亏损超百亿元。
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禹洲集团收入约23.97亿元,亏损约73.9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物业销售收入约21.74亿元,同比下降64.52%,占公司总收入的90.73%,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27.84万平方米,物业销售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交付物业面积减少所致。上半年,禹洲集团累计合约销售额约为37.29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25.46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14645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禹洲集团土地储备总可供销售建筑面积约1035万平方米,平均楼面成本约为每平方米5943元,能够满足公司未来两三年的发展需求;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2.97亿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07.53亿元,负债净额约为194.47亿元。
根据公告,2025年上半年,佳兆业集团收入约37.01亿元,同比下降31.8%,期内亏损约100.97亿元。上半年,佳兆业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共录得合约销售额约20.03亿元,已售总建筑面积约17.13万平方米。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土地储备面积约2075万平方米,其中约61%的土地储备位于大湾区内,足够应付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所需;公司的杠杆比率(即负债净额与资产总值比率)为64.9%,流动负债净额约619.5亿元,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49亿元,现金短债比0.01,资产负债率123.2%。
上半年,花样年控股收入约18.83亿元,同比增长14.8%,归属于公司持有人的亏损约31.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0.3%。报告期内,公司合同销售额约4.59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6.69万平方米。花样年控股方面表示,上半年,公司确保项目交付稳步推进,报告期内在交付、销售、资金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但公告显示,花样年控股存在与持续经营有关的多项不确定因素。截至2025年6月30日,花样年控股流动负债净额约195.25亿元,负债净额约143.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