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5 22:53:00 股吧网页版
低风险临床资产或更受MNC青睐 业内呼吁关注管线源头创新
来源:财联社

  投融资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金融支持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决定着整个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出海”作为药业拓宽资金来源,优化资本效率,提升市场估值的重要途径,与投融资活动紧密相关,成为一种关键的融资和资本运作策略。

  今日,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之上海生物医药投融资峰会以及生物医药全球战略布局与合规运营高阶论坛在上海张江举行。会中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等就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现状、企业出海难点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估值驱动到价值驱动

  在今日上午举行的主题为“多元资本聚力生态赋能强链”上海生物医药投融资峰会中,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郭秋杉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与全球相比,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交易呈现出更高的韧性。在全球生物医药融资收缩的背景下,中国开始走出寒冬,Biotech在全球BD交易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从今年中国BD交易趋势变化来看,交易品种适应症呈现出由肿瘤主导到多疾病领域并进的趋势。除药物管线外,技术平台交易品种也从“ADC+小分子”主导,扩展至核酸、多抗等。同时在交易阶段,MNC更偏向于购买中后期临床资产集中,风险偏好降低,三生制药(01530.HK)、恒瑞医药(600276.SH)等药企更是出现了多笔超高金额交易,优质资产议价能力增强。

  郭秋杉补充说明,在并购阶段,MNC也更青睐通过购买确定的“赌注”(已上市产品)来降低大额交易风险,针对早期资产,他们则会通过添加附加条款,如里程碑等方式降低早期收购风险。今年中国并未发生跨国大型交易,以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收购礼新医药为例,国内创新药企间的并购交易出现。当前,中国并购市场的范式从国内药企的内部重组,转向了基于资产价值的真正战略性重组,“那些手握资金与渠道的龙头药企,以及现金流健康,急需开拓新增长曲线的中型企业,正成为并购主力军。”

  郭秋杉认为,目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仍面临着外部竞争和政策风险加剧的难题,通过布局差异化适应症,追求布局前沿创新技术,积极开拓欧洲,亚太等市场作为风险对冲,前置评估与合约化管理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或将成为有效应对手段。

  “资本市场的冷暖让我们清醒:故事的尽头是产品,概念的终点是临床价值,要从估值驱动到价值驱动。”君实生物-U(688180.SH)首席执行官邹建军指出,当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面临“冷暖”交融的情形。一方面,从2021年开始,一二级市场热度在逐渐减退,也在逐渐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医药市场价值修复在持续进行,利好行业的政策频出等。近年来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中,中国企业研发产品的比例逐渐增加,国产创新药的崛起不仅推动了国内市场的药品替代,也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企业应如何破局,对此邹建军提出:“第一作为企业应瞄准全球FIC/BIC,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下一代生物药,以及细胞疗法、体内基因编辑等前沿疗法和难治靶点的FIC分子;第二,构建全球坐标,从研发立项即考虑全球市场与注册路径,与FDA/EMA等机构的沟通与申报,设立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自主出海或建立强大伙伴关系;第三,打造可持续产出创新管线的技术平台,锻造平台韧性,持续产出管线,抵御单一产品失败风险,并构建技术壁垒,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开放合作,赋能生态伙伴。”

  全球监管趋于更快捷、透明

  而在“规制为源·生态共行”生物医药全球战略布局与合规运营高阶论坛中,行业专家、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聚焦全球法规、政策指引等议题,帮助解决企业出海痛点。

  DIA 中国监管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艳玮就全球监管趋势作出了分析,其表示,其一,快捷评审机制正在全球铺开,如FDA Priority Voucher以及EMA PRIME计划等;其二,FDA/EMA 公开审评报告、决策信,中美、FDA-EMA、非洲AMA区域合作加强等也说明透明化与监管合作成为趋势;其三,AI与数据监管并行,技术驱动监管,其中FDA与OpenAI等机构合作试点AI驱动审评工具cderGPT,完成首个AI辅助科学评审项目,推动监管科学创新。

  美迪西(688202.SH)副总裁高璐从行业角度对药企出海现状进行了分享,她表示,中国已成为创新药管线仅次于美国的策源地,原研新药覆盖了754个靶点,占全球创新药靶点的41%,截至2024年末,一期临床占比58%,二期临床占比16%,超过90%的药物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2025年4月召开的ASCO会议上,共73项中国研究进行口头报告,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企业医药交易活跃度仅次于美国。2024年中国企业License-out交易一共33笔,同比增长6%,总首付款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随着中国创新药管线质量的持续攀升,成为近十年交易最活跃地区之一,美国是中国海外授权的首选地,流向美国的交易数量约为48.4%,交易总金额达58%。此外,单个出海项目总金额不断增加,合作项目也不再局限于药物管线,今年Q1包括恒瑞医药、和铂医药-B(02142.HK)等企业的6笔交易上榜全球交易TOP10榜单。可以预计未来中国企业License-out数量和金额都将保持高速增长。

  高璐分析认为,创新药国际合作存在多种范式,如方兴未艾的NewCo模式,其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帮助缓解创新药企的资金困境,截至今年Q1共发生9起NewCo交易,2025年热度有望持续。同时还包括MNC跨境并购,传统BD交易等,从交易企业来看,近三年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罗氏及GSK引进国内项目的交易数量排在前五。从交易品种来看,ADC、核酸、双抗类药物排位居前。

  除美国外,论坛中深度制耀创始人李星认为日本将是较为理想的出海目的地,她表示,国内企业可借助日本成熟的医药生态系统,实现更快的临床与商业化成果,优势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从监管层面来看,多项快速通道认定将时间线压缩6到18个月,其二全民国家健康保险(NHI)覆盖可提高药物可及性,其三,日本药企对授权交易需求旺盛,出价不会比欧美MNC低。

  为支持生物医药出海,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浦东新区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今年出台的《浦东新区支持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通过16项举措,为企业提供出海过程中一揽子公共服务政策,以及出台《浦东新区支持出海企业总部和出海先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企业给予总部贡献奖励,投资奖励,并购奖励,人才便利化服务等支持服务,并推出《浦东新区支持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提升金融便利化行动方案》,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