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5日讯(记者闫军)总现金代价28.14亿港元,蚂蚁财富向香港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已在4月25日签订了协议。
4月25日,耀才证券显示,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蚂蚁财富,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向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上海云进同时是互联网理财平台蚂蚁财富的股东。
耀才证券成立于1995年,并于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根据公告,蚂蚁财富此次收购的要约价格较4月22日2.79港元的收市价溢价约17.6%。业内认为,双方合作有望促进耀才证券数字化及转型。公告显示,蚂蚁财富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香港经济的长期发展,看好科技与财富管理结合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
溢价17.6%收购要约,耀才证券控股权将易主
根据耀才证券公告显示,4月25日,买卖双方已签订协议,交易股份约8.58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50.55%,总现金代价为28.14亿港元,并支付了10%的按金。

根据披露的要约价格,3.28港元的价格较耀才证券4月22日2.79港元的收市价溢价约17.6%,较最后交易日之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18.8%。
耀才证券官网显示,公司叶茂林在1995年创立,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目前业务范围包括港股证券买卖、股票孖展融资服务、证券托管及代理人服务、期货及期权买卖、杠杆式外汇买卖及现货黄金及白银买卖。
早于2003年,政府取消最低佣金制度,耀才证券洞悉先机,率先将佣金由百分之零点二五,大幅调低至百分之零点零五,成为“平佣始祖”,并同时大力推广网上交易。由于定位清晰,奠定成功的基础,成为市场上知名的电子交易平台。
耀才证券在2010年于港交所上市,并获得交银国际入股支持。最新股权比例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耀才证券董事会主席叶茂林及其控制的新长明控股有限公司合并持有耀才证券51.14%的股权。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耀才证券2024年度最新未经审核综合税后纯利为6.13亿港元,同比增长10%。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总客户数58.7万户。
此外,耀才证券公告表示,将于4月28日复牌。
蚂蚁财富称看好科技与财富管理结合带来的机会
香港券商竞争激烈,有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至2024年有超过140家香港券商停业,其中2022年多达47家,2023年超过32家,再到2024年同样接近40家。
财联社此前也就近年来的香港券商停业潮进行过分析,首先,香港金融牌照申请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市场上存在大量中小券商,同质化竞争激烈。其次,港股市场走势疲软,IPO市场不景气,这进一步加剧了券商的经营压力。
耀才证券选择与蚂蚁财富合作的原因在公告中亦有表述,其透露,本次合作将驱动公司未来的业务增长,促进耀才证券数字化及转型,借助蚂蚁财富的技术为后盾,成为领先交易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耀才证券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过去一直专注于透过派发股息回馈股东。由于公司希望加速未来增长,与蚂蚁集团的合作为公司提供了重新调整其资金分配策略的机会,在提供短期股东回报与最大化长期股东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更多的资金将重新投入业务,以加强其技术基础设施及提高风险控制效率,为客户创建一个更安全、更好、更快的平台。
蚂蚁财富是蚂蚁集团旗下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与全国约150家资管机构合作,共同服务数亿用户。蚂蚁财富平台提供包括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黄金ETF等在内的多元化理财产品,致力于让理财更普惠。
与此同时,蚂蚁财富通过深度开放阵地、技术和服务体系,助力资管机构数字化转型,完善线上投资者陪伴与教育。
有观点认为,这一交易有望助力香港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与行业伙伴共享市场发展的收益。蚂蚁财富则表示,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香港经济的长期发展,看好科技与财富管理结合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
蚂蚁集团持续加大科技方向并购、人才布局
公开消息显示,蚂蚁集团近几年加大了对AI科技、全球化、医疗健康方向的投资并购布局,先后收购了全球支付平台2C2P、互联网诊疗平台好大夫在线和从事AI强化学习的边塞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在并购拓展业务边界和强化核心技术能力之余,其在AI等人才布局的步伐也在加快。
同样是4月25日,蚂蚁集团宣布推出“Plan A”AI人才专项,面向全球一流高校招募顶尖AI研究人员。蚂蚁招聘官网显示,“Plan A”招募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统计学等学科背景和其他前沿交叉学科的优秀硕博毕业生。
蚂蚁集团对“Plan A”人才提供定制化培养路径,给予高度研究自由和充足的GPU使用资源等。
蚂蚁集团CTO何征宇表示,AI终于有望变得通用,意味着长尾需求将几乎没有边际成本,让普惠成为可能。我们将坚定投入AGI技术,跟行业一起解决AI普惠的问题。
“Plan A”专项所属的“蚂蚁星”计划,与华为“天才少年”、阿里“阿里星”、腾讯“青云计划”、字节Top Seed的目标一致,即用顶配待遇和条件网罗顶配研究型人才。业内预测,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人才“军备战”还将继续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