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AI解决方案从模型到半导体的全链条发展,将推动这两家晶圆代工龙头企业长期受益。”——高盛分析师 Allen Chang
“在美国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一次投行评级的上调,能否真正改变国产半导体道阻且长的现实?”——市场观察者
10月6日,投行巨头高盛发布重磅报告,将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这两家国内晶圆代工双雄的港股目标价,双双上调至117港元,较此前分别提升23.2%和34.5%。高盛给出的核心逻辑,直指对中国AI生态从模型到半导体全链条扩张的强烈看好。作为国内晶圆代工的领军者,中芯国际侧重逻辑芯片,华虹半导体精于特色工艺,二者在“本土AI芯片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中,正被推向舞台中央。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的“高盛效应”
高盛的看多姿态,对市场情绪的提振可谓立竿见影。报告发布当天,中芯国际港股应声大涨超过10%,华虹半导体涨幅也超过7%。南向资金更是用脚投票,连续5个交易日净买入中芯国际达17亿港元。这股热情迅速传导至A股,中芯国际A股涨超6%,并带动整个芯片概念板块全线加速。显然,高盛作为顶级国际投行的背书,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短期信心,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
中芯国际:AI订单与先进制程的双重驱动
中芯国际的目标价上调,背后是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首先,AI芯片订单成为关键增长点。来自寒武纪、地平线等国内AI芯片公司的中低端AI芯片订单,已占到中芯总营收的12%,预计明年将提升至18%,更重要的是,这类订单的毛利率要比普通芯片高出8到10个百分点。其次,在政策支持下,本土芯片设计公司正加速将订单转向国内代工厂,大基金二期更是注资120亿支持其28nm产能扩建。技术层面,新一代N+2工艺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成为一大看点。高盛预计,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将回升至18%-20%,且2025年Q3营收有望实现5%-7%的环比增长,这可能成为短期股价的直接催化剂。
华虹半导体:特色工艺的价值重估
华虹半导体同样获得高盛青睐,主要得益于其在特色工艺领域的制程转型与产能扩张。公司正逐步将重心转向40nm/28nm制程,并积极扩大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随着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的产品线日趋齐全,华虹的持续上行空间被进一步打开。高盛的预测相当大胆,预计其2028至2029年的平均每股盈利年增长率将维持在31%的高位,这反映出市场正在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的价值进行新一轮的重估。
宏观视角:外资转向与行业复苏
这次评级上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外资对中国半导体行业预期转向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9月份外国对中国股票的净投资达到46亿美元,创下2024年11月以来的新高,其中半导体和资本货物行业是增持最多的板块。高盛自身也维持对中国资产的增持评级。与此同时,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迹象明显,上半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9%,叠加存储芯片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为中芯国际这类头部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这次由高盛研报引爆的行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题材展开:半导体、晶圆代工、AI芯片、国产替代。受此影响,A股及港股多只相关个股表现活跃。
中芯国际(0981.HK / 688981.SH):作为本次事件的两位主角之一,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晶圆代工企业。高盛上调其港股目标价至117港元,直接推动股价当日涨超10%,其在逻辑工艺与先进封装领域的龙头地位,被视为将长期受益于中国AI生态扩张。
华虹半导体(1347.HK):另一位主角,中国特色工艺晶圆代工的领军者,专注于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功率器件等高成长领域。目标价同样被上调至117港元,刺激股价涨超7%。
通富微电(002156.SZ):国内领先的封装测试服务商,作为产业链下游,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长及晶圆厂龙头情绪的传导,当日强势涨停。
盛美上海(688082.SH):国内高端清洗设备龙头,客户覆盖中芯国际等大厂。在上游扩产与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下,当日涨停。
立昂微(605358.SH):主营硅片与功率器件,处在晶圆制造的上游环节,受整个产业链情绪提振,当日录得涨停。
张江高科(600895.SH):因持有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企业股权,被市场视为“A股半导体产业孵化器”,作为“影子股”也强势涨停。
诚邦股份(603316.SH):因被市场挖掘为“张江系”的延伸概念标的,在此轮行情中跟随涨停,属于典型的概念联动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