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从来都是企业的“生命线”。在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转型之际,房企摒弃了以往“三高”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企业现金流的稳健。
在今年各大房企的业绩会上,更多的房企高管也透露出更加看重现金流这一指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现金储备成为房企持续生存的重要保障;同时,房企更加强调经营性现金流这一自身“造血”指标,因为经营性现金流的正向增长表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向好。
在年报季尾声之时,新京报贝壳财经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销售额排行榜为基础,根据已公布2024年年报的上市房企公开信息梳理出“上市房企现金储备TOP30”以及“上市房企经营性现金流TOP30”,以此观察哪些房企最有钱?哪些房企“造血”能力强?
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在手现金超千亿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2024年,根据房企年报数据,手握现金排名前十名的房企分别是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建发股份、万科、绿城中国、龙湖集团、滨江集团、保利置业。
其中,保利发展可谓是2024年度最有钱的房企。同时,保利发展和华润置地、中海地产也是3家手握现金超过千亿元的房企,具备相对充足的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手握现金多的房企也是2024年拿地积极的企业。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9280亿元,其中,中海地产以688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领跑行业,保利发展和华润置地分别以583亿元和543亿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虽然在去年亏损了494.78亿元,但是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840.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约为38亿元,持续为正。在亏损局面下,万科保有的超800亿元现金储备除了销售回款外,还包括出售资产的收入、银团借贷和经营性比如收租等业务的收入。
反向来看,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不足百亿元的代表房企包括北京城建、厦门国贸、融创中国、中交地产、碧桂园、新城控股、旭辉集团、远洋集团、美的置业、建业地产等。其中,建业地产的现金及等价物仅有3.65亿元,而其还有上百亿元债务需在一年内偿还,现金流已经岌岌可危。
保利发展跌出经营性现金流前十,世茂、远洋等为负
在房地产行业调整之际,更能真实反映房企的生存状况的经营性现金流被视为更为重要的指标,上市房企在业绩会上也不断强调经营性现金流这一指标来凸显其“造血能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统计发现,2024年,在代表房企中,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排名前10位的上市房企分别为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龙湖集团、绿城中国、越秀地产、华发股份、金地集团、建发股份和旭辉集团。

也就是说,2024年,在上市代表房企中,“造血能力”最强的房企是华润置地,其次是中海地产和招商蛇口。受益于商业运营等方面布局,经营性业务为华润置地带来持续的现金流也反映在这一指标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保利发展虽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排名首位,但是,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却明显“掉队”,其去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2.57亿元,排名第15位,与第一梯队的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差距较大。
此外,还有世茂集团、厦门国贸、远洋集团、美的置业、建业地产、碧桂园、绿地控股、中国金茂等上市代表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覆盖经营支出,可能存在着库存积压等经营压力。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现金储备与经营性现金流如同房企的“双轮驱动”,既需要厚实的家底抵御风险,更离不开内生造血能力支撑长远发展。当房地产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竞争,房企当以健康的现金流和“自我造血”为标尺,方能安全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