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大麦娱乐发布2025/26财年中期业绩,截至2025年9月30日,大麦娱乐实现总收入约40.47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约5.20亿元,同比增长54%。这一成绩得益于公司多元化布局及“娱乐+AI”战略的深入推进,驱动各板块协同发力,为业务持续增长拓宽了空间。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和IP衍生业务表现突出,成为公司重要增长引擎。其中,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13.39亿元,同比增长15%;IP衍生业务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105%。
大麦平台用户规模突破3亿
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随着演出市场活力的持续迸发,大麦平台交易总额(GMV)稳中有升,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大麦演出在报告期内顺利完成2500余场大型演出的现场服务,服务场次同比增长19%,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流畅安全的观演体验,规模化服务与专业应急预案管理的综合实力也广获市场认可。
今年5月21日,大麦娱乐宣布大麦APP全面升级,构建起以AI技术为驱动的“快、全、准、近”的现实娱乐消费服务体系。目前,大麦平台用户规模已达3亿,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覆盖电影、演唱会、音乐节、话剧、脱口秀、展览、体育、旅游等40+细分品类,接入影院12000+、场馆20000+、热门景点项目10万+,真正实现了从演出票务平台向全品类一站式娱乐票务平台的跨越。
除此之外,大麦演出在内容赛道的布局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动能。公司坚持“头部精品”与“破圈、平价、普惠”并重的内容战略,通过大麦Mailive、当然有戏、虾米音乐娱乐、艺展鸿图、酷小麦、好戏连台六大内容厂牌协同发力,不断拓展内容生态的深度与广度。
IP衍生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105%
作为大麦娱乐在现实娱乐内容生态领域的重要布局,以阿里鱼为核心的IP衍生业务,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报告期内,IP衍生业务收入约11.60亿元,同比增长105%。核心业务阿里鱼快速发展,收入实现超过100%的同比增长,利润也基本实现翻倍。
其中,在转授权业务方面,阿里鱼已经与数百个国内外优质IP以及数千家品牌和渠道商家达成合作。在上游,阿里鱼已签约三丽鸥家族、吉伊卡哇、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等多个全球优质头部IP及版权方,并通过本地化与精细化的运营策略,助力其商业价值延伸;在下游,阿里鱼则与野兽派、布鲁可、喜茶、周大福、名创优品、泡泡玛特、TOPTOY、招商银行等品牌商家达成合作,为其打造IP授权合作整体解决方案。
在IP零售品牌运营业务方面,报告期内,阿里鱼联合上游版权方及潮玩品牌方开设了多家国内首店。今年9月落地上海的吉伊卡哇中国大陆首家线下官方旗舰店,开业即引发消费热潮,充分验证了头部IP的巨大市场潜力。
以“娱乐+AI”持续探索创新业务
稳健投资制作优质影剧内容
电影科技平台方面,报告期内,淘票票市场份额稳定,凤凰云智继续保持全国出票影院数量及出票人次第一,国际版iCIRENA与香港英皇戏院、CinemaCity、澳门银河戏院、澳门博纳国际影城等多家港澳地区头部电影院达成合作,为港澳地区电影市场带来了院线端提质增效的全新科技体验。灯塔AI已实现剧本评估、发行诊断、舆情分析、票房预测等电影全链路服务,完成了超600个项目的评估和服务,为影片的早期市场潜力评估、精细化宣发提供策略支持。在横店、周庄、北京等地,已有8个虚拟摄影棚建成并投入使用,多个影视项目的制作应用了虚拟拍摄技术。
影剧内容投资方面,大麦娱乐出品与主宣发的电影《捕风追影》摘得2025暑期档票房季军,成为集团内容策略转型的成功范例。在剧集制作板块,大麦娱乐则通过剧集工作室模式持续推进内容创新,加大头部精品内容投入,建立起完备的内容生产与储备体系。上半财年,《以法之名》《灼灼韶华》等多部高口碑高讨论度剧集播出。此外,《唐宫奇案之青雾风鸣》《追诉》《烟之凰》等剧集也已完成拍摄,目前剧集工作室重点储备项目超20部。报告期内,剧集制作部分收入约4.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