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快手科技(01024.HK,以下简称“快手”)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快手总收入达356亿元,同比增长14.2%;经调整净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26.3%,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业务收入构成方面,第三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直播业务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他服务(主要包括电商业务、可灵AI等)收入59亿元,同比增幅达41.3%,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快手方面表示,目前已在各业务板块积极拓展场景化AI应用,实现技术对业务场景的深度赋能,并对外披露,今年三季度可灵AI收入超过3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快手CFO金秉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预计可灵AI在2025年的全年收入将达到1.4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较今年年初设定的6000万美元目标提升超100%。”
可灵AI收入增速放缓
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可灵AI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收入分别超过1.5亿元、2.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超过7亿元。按照全年约10亿元的收入目标测算,第四季度仅需完成约3亿元收入,与第三季度收入基本持平。
从收入增速来看,可灵AI前两个季度保持较快增长节奏,第三季度增速相对放缓;结合全年收入目标推算,其第四季度收入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放缓。
这一变化或与下半年视频生成赛道竞争加剧密切相关。今年下半年,百度正式入局该领域,推出限时免费版蒸汽机大模型。百度副总裁、移动生态商业体系负责人陈一凡曾对记者表示:“如果成本过高,用户很难接受,我们希望让更多人能够用上这项技术。”
据了解,百度蒸汽机大模型试图通过免费公测与分层付费模式来打破行业付费壁垒,进而推动视频生成技术的普及化应用。
此外,在国庆前夕,OpenAI发布视频生成大模型Sora 2,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也使得百度蒸汽机、快手可灵及多家视频生成模型企业进入高强度研发与运营状态。
在记者不久前对百度蒸汽机团队核心成员的采访中,“卷”成为高频词汇,直观反映出国内视频生成赛道的激烈竞争态势。
对于当前视频生成行业的竞争环境,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程一笑表示:“视频生成赛道参与者持续扩容,涵盖互联网头部企业、初创公司等多元主体,充分印证该领域具备广阔发展潜力与市场价值。不过,视频生成在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层面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达成成熟状态。”
百度商业研发首席架构师李双龙也从技术层面指出:“当前多模态领域的竞争十分焦灼,没有团队能拥有绝对、长期的技术优势,短期优势或许存在,但想领先一年或两年并不现实。”
不过程一笑认为,多方力量入局将加速行业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推动行业更好适配用户需求、拓展应用场景边界,助力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短期聚焦影视创作
谈及可灵AI的产品定位与竞争策略,程一笑指出,视频模型与大语言模型本质上均朝着世界模型方向演进,且视频模型有望成为世界模型的核心技术支撑。
“尽管视频生成行业存在互动场景、数据生成等多元应用方向,可灵AI将保持对各场景模型与产品能力的敏锐洞察,但现阶段仍将阶段性聚焦‘AI影视创作场景’这一核心目标。”程一笑表示。
针对市场近期热议的Sora 2,百度蒸汽机团队对记者表示:“Sora2在产品化与社交裂变方面带来重要启发。”
程一笑则指出,Sora 2不仅实现多维度技术突破,更深度融合社交互动功能,加速了C端消费级AI应用的落地进程,这也增强了行业对视频生成领域商业化规模拓展的信心。
“但当前可灵AI主要精力仍集中于服务专业创作者,着力提升其使用体验与付费意愿,同时将持续探索C端应用场景,待时机成熟时进一步推动技术能力产品化,结合社交互动功能,加速C端应用商业化进程。”程一笑补充道。
而金秉则透露,鉴于可灵AI用户对视频生成模型的需求持续攀升,快手已多次追加算力投入。除进一步扩充推理算力外,伴随模型的持续升级迭代,近期亦加码训练算力布局,以保障技术竞争力与领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