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集1分钟至3分钟,将静态漫画通过镜头平移、缩放等动态处理,配合AI口播的旁白,“漫剧”就这样简单而迅速地在各大视频平台火了起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漫剧赛道供需两端都呈现火爆态势:年内数千部剧集上线,消费端播放量持续增长。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全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如此狂飙的发展速度,让部分人士将今年称为“漫剧元年”。
从曾经动辄千万元投入的动画,到如今十几万元就能完成的制作,当AI视频工具日益成熟,行业的生产门槛正在大幅降低,产业链的价值分配就此重构。
半年流水增长12倍
2025年以来,漫剧的火爆几乎有目共睹。
类似短剧的紧凑剧情,简单的“纸片人”动画,平台热歌伴奏,AI口播旁白,每集1分钟至3分钟,却能让人刷得停不下来。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剧集模式,行业规模今年预计将突破200亿元。
“今年2月至10月,快手平台投放漫剧数量达数千部,流水超2亿元。”快手磁力引擎商业化内容广告产品高级专家周云皓说,“我们观察到,10月到现在,日均投流收入相比今年三季度增长超过3倍。”
字节跳动旗下巨量引擎数据显示,上半年漫剧赛道累计上线超3000部作品,流水规模同比激增12倍,供给量复合增速达83%。值得一提的是,11月3日,字节跳动旗下红果上线了红果漫剧App。该应用被定位为一款专注漫剧内容的独立应用,显示出红果对漫剧的重视。
但若回溯漫剧的发展,这场爆发式增长并非无迹可寻。
“如果仅从内容形式上看,漫剧不算新鲜事物,其实几年前中长视频平台就出现了,而且它的制作水平包括内容形式也经过了几年时间的迭代。”快手漫剧业务负责人杜明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今年之所以会火起来,核心在于短视频平台把动漫和短剧的概念结合在了一起。”
“快手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这个业务的,当时是作为短剧行业的一个附属分支,正式做是今年2月底。”快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快手内部后续迅速从运营到产品,单独成立了一个小的专项。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平台都加快了对漫剧的布局。此前,百度旗下的七猫小说宣布成立七猫漫剧。据其官方透露,七猫漫剧拥有8万多部独家长篇和近2万部优质短篇,共计超过10万+的IP储备,全部开放漫剧改编权。今年年中,本身拥有“二次元”属性的B站也开始了对漫剧的资源倾斜。6月18日,B站推出“觉醒计划”,面向UP主、MCN机构和动画短剧公司,提供流量扶持和更高的分成比例。
第三方统计机构DataEye披露的数据显示,仅8月各平台供给的漫剧就达到1802部,环比增长15%,创下历史新高;在需求侧的表现更为强劲,动态漫剧8月播放增量达25.24亿次,环比增长32%,播放总量已突破95亿次。
AI降门槛加速行业扩张
在漫剧破圈发展的过程中,AI发挥着无法忽视的作用。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吕伟认为,AI漫剧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实现了内容的快速迭代和规模化生产,完美适配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消费习惯,同时比短视频拥有更高的质量。
“我们布局AI漫剧,是基于对AIGC技术变革和内容消费趋势的深刻洞察。”中文在线AI动漫部总经理周立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AI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动漫内容的制作门槛和成本,使公司海量的头部网文IP能够被高效、批量地进行可视化开发。
他以中文在线内部的生产流程为例称,在分镜生成、画面绘制、动效制作等标准化且工作量密集的环节,AI参与度已稳定在70%至80%。中文在线已推出超百部多元题材的AI漫剧作品,全网累计播放量达数十亿次。
有同感的还有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俊。“以前做动漫需要建模、插画、骨骼绑定等十几个工种,现在通过AI指令生成图片、再合成视频,剪辑后就能完成作品,整个生产逻辑被颠覆了。”他透露,以横店影视正在孵化的AI漫剧《九州牧云录》为例,AI已将制作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1/10。
在杜明军看来,今年以来文生视频大模型的成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可以说AI是属于跨时代的一个改变,因为这些作品放在以前可能需要一个几十人的团队,花费3至6个月才能制作一部。然而,在大模型的支持下,短则十几天,长则一个半月,一个小团队就能够生产一部漫剧。”
制作周期的大幅缩短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快速下降。东吴证券认为,AI可使漫剧制作部分环节提效50%至80%。从成本角度看,漫剧单分钟成本为2000元至5000元,应用AI后降至1000元至2500元。
有业内人士曾对此做了对比:传统动漫为追求流畅质感,单分钟成本高达2万元至3万元,每部成本超过百万元,制作周期往往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而漫剧制作周期只要10天至13天,平均每部漫剧100分钟,每部制作成本仅要15万元至25万元。
AI的作用也让几大头部厂商加快了视频大模型的迭代开发。在国外,OpenAI推出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Sora2,具备更真实的物理模拟效果,可同步生成声音与画面。在国内,快手可灵AI持续迭代保持行业头部地位,11月12日,快手宣布可灵2.5 Turbo模型上线全新首尾帧功能,在动态效果、文本响应、风格保持、美学效果等维度均较此前显著提升。
字节跳动的即梦AI也加快了在影视行业的布局。近期,即梦AI宣布推出“青年导演合作计划”,将从三个方面为青年导演提供支持,鼓励他们探索AI影像,实现创作表达。此外,在“All In Agent”战略的指引下,三六零推出了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依托多模态能力推动视频创作向“零门槛时代”演进。
好内容重构产业链
随着AI技术日益成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技术本身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这将改变影视的底层逻辑。“如今,AI让没钱也能做片子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导演不再是神秘工种,这让创作者和同频观众的连接更加紧密。”青年导演蓝天说。
当技术不再是行业发展的桎梏,行业的价值链条将迎来重构,这自然包括漫剧。“在内容爆炸时代,好故事是关键,IP对AI漫剧极为重要。”阅文集团CEO侯晓楠透露,目前,抖音开放6万部番茄小说IP授权,阅文集团开放10万部IP并推出AIGC工具“漫剧助手”。
在吕伟看来,AI时代“创作端+流量端双线并举”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价值的重新分配让内容创作端和平台成为行业的主力。一方面,内容创作厂商借由AI重构内容生产范式,以漫剧形式推动IP内容快速转化,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巨头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与庞大MAU用户基础,通过提供AI内容生产工具、推出创作激励政策,为内容创作者赋能,有效助推漫剧实现流量破圈。
“AI漫剧成功的关键在于‘IP内核、技术壁垒、数据驱动’三者的有机结合。”周立强解释道:IP是灵魂,独家、优质且适合改编的IP是内容差异化的根本来源;技术是壁垒,高效稳定的自研AI工具链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关键;数据是罗盘,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和快速迭代内容是捕捉市场热点的重要手段。
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AI漫剧业务。欢瑞世纪聚焦AI漫剧创新领域;捷成股份推出“捷成灵犀AI创作平台”,助力动漫短剧全流程创作;新三板公司时刻互动加速AI漫剧创作,与多平台达成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