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存储芯片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对消费电子供应链形成了冲击。
11月20日,PC厂商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公司第二季度业绩会上被问及对存储芯片价格上涨的看法。他表示,包括存储在内的零部件的短缺和价格上涨不会是短期的,预计整个2026年都将维持这一态势。
杨元庆解释称,现在AI进入到了深入普惠的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下一步,将会催生更多终端设备的发展和应用的发展,就像当年互联网基础设施高速成长催生了更多的电脑终端以及互联网应用。这直接反映在零部件市场的需求上,尤其是内存、闪存、固态硬盘等需求剧烈增长,以及带来价格上升。
作为应对,杨元庆表示,联想已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最优合约,确保明年有足够的供应保障。接下来两个季度,PC业务和服务器业务都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
不独有联想集团,另一家消费电子企业小米也使用大量的存储芯片。
11月18日,在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总裁卢伟冰谈及存储芯片涨价时表示,提高手机价格无法完全抵消内存成本飙升带来的压力。
卢伟冰坦言:“明年大家会看到产品零售价格方面可能有较大幅度上涨,包括小米、友商在内。大家会尽量控制这个上涨幅度,但我相信还是会对大盘有影响”。
卢伟冰透露,过去一段时间,小米已跟合作伙伴签订了2026年供应协议,小米2026年的全年供应是没有问题的。
卢伟冰解释称,在保证供应前提下,通过经验来看,内存成本上涨一部分可能是通过涨价来吸收,但是涨价肯定消化不了内存上涨的全部成本,一定会通过厂家自己吸收,小米要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来解决内存涨价问题。
像联想集团和小米集团这样规模庞大的公司,在面临供应链涨价等冲击有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长合约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化解成本压力。但对整个消费电子产业来说,本轮存储涨价带来的冲击已经显而易见。
第三方TrendForce集邦咨询认为,2026年全球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通胀持续干扰消费市场表现,更关键的是,存储器步入强劲上行周期,导致整机成本上扬,并将迫使终端定价上调,进而冲击消费市场。
基于此,TrendForce集邦咨询下修2026年全球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出货预测,从原先的年增0.1%及1.7%,分别调降至年减2%及2.4%。此外,若存储器供需失衡加剧,或终端售价上调幅度超出预期,生产出货预测仍有进一步下修风险。
TrendForce认为,由于DRAM涨势强劲,低端智能手机首当其冲。2025年第四季,DRAM合约价格对比去年同期上扬逾75%,以存储器占整机BOM成本约10-15%估算,2025年该成本已被垫高8-10%。
随着DRAM及NAND Flash合约价格仍持续攀升,预估明年整机成本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提升约5-7%,甚至可能更高。对于原本就利润偏薄的低端机种而言,品牌端势必调降该产品占比,同时针对全系列产品分层上调终端售价以维系正常营运。
此外,由于存储器供应紧张状况延续,规模较小的智能手机品牌资源取得难度加大,不排除该市场将进入新一轮洗牌,大者恒大的趋势将更为明确。
除了手机市场,TrendForce认为,2026年笔记本电脑市场恐迎来成本与需求双重压力。以今年存储器上涨前的成本结构为基准观察,DRAM及NAND Flash合计占笔记本电脑整机成本的比重约10~18%,在如此大幅且连续数季的上涨下,预估存储器占整机成本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至20%以上。
TrendForce认为,若品牌选择将成本转嫁,预估2026年笔记本终端售价将普遍上调5-15%,对需求形成实质压力。笔记本电脑低价位市场同样对价格变化高度敏感,预期将出现延后换机或转向二手市场的情况。中价位市场的换机动能则可能显著放缓,企业与家庭用户皆倾向延长设备生命周期。此外,高价位市场虽相对具韧性,但预算有限的创作者与电竞用户仍可能调整至较低端配置。
另一家机构Counterpoint认为,当前的芯片短缺主要集中在传统产品端,这对使用LPDDR4的经济型智能手机等低价消费电子产品造成了影响。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MS Hwang表示:“真正更大的风险来自先进内存,英伟达近期转向LPDDR意味着其需求量已达到大型智能手机制造商的规模——这对供应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为它无法轻易消化如此大规模的需求。”
在供应极度受限的情境下,Counterpoint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至2026年底,DDR5 64GB RDIMM 的DRAM模组的价格将上涨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