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怡鹤)近日,在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布天禧超级个人智能体、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等多款超级智能体。IBM在同日举行的IBM Think 2025上也推出了五分钟内构建AI智能体的工具平台。微软前不久也更新了AI生产力工具Microsoft 365 Copilot。
科技巨头竞相抢占智能体前沿,佐证了业界对于智能体爆发元年的预期。专家认为,智能体将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助手。
科技巨头密集推出智能体工具
就天禧超级个人智能体相对于联想上一代小天智能体的升级,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天仅是和PC捆绑,未来,超级智能体不是和设备捆绑,而是和人捆绑。每个人会有自己的智能体。它可以使用个人所有设备上的所有数据,在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达到L3(协作级)水平,自主处理各类任务。
硬件升级无缝衔接。联想同步发布了四款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设备:AI元启版moto razr折叠屏手机、AI元启版Yoga平板、全球首款卷轴屏AIPC ThinkBook、3D拯救者AR智能眼镜。
在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的发布中,“联想乐享壹号”机器人走上舞台。这是首款搭载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的机器人。这款超级智能体有数字人和“硅基生命”两种形态。
杨元庆说:“它了解联想几乎所有业务部门、岗位的工作内涵,对联想的业务无所不知。”
联想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接到指令后,能跨设备、跨平台调用企业各部门、各区域的数据和信息,自主编排步骤,自动执行任务,可以说是“员工之集大成者”,拥有产品经理、销售明星、采购专家、服务工程师等多重身份。
在5月7日举行的另一场科技盛会IBM Think 2025上,IBM推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就绪的智能体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可在五分钟内构建 AI智能体的工具平台,非技术用户也可以集成、定制和部署基于任何框架构建的智能体;预构建的专业领域智能体(如人力资源、销售和采购等),和处理网页搜索和计算等简单操作的效用(utility)智能体;帮助实现复杂项目所需的多智能体、多工具协调的智能体编排工具。
4月底,微软更新了Microsoft 365 Copilot(一款AI生产力工具),将网页、工作内容等整合成一个为工作设计的全新系统。系统上线了两个全新智能体研究员和分析师,还有重塑工作流的Notebook,涵盖所有应用程序的全新综合搜索功能以及辅助设计的创作功能。
智能体迎来全新定义
AI智能体是一种能够自主理解、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的软件程序。它由大语言模型驱动,可根据需要调用各类工具、其他模型及系统,与之交互,以实现用户的目标。AI智能体与传统的AI助手不同,后者每次生成回复都需要用户提示,而智能体在理论上只需用户下达一项高层级任务,便会自主规划完成路径。
在2025 Tech World上,联想首次提出超级智能体的概念。杨元庆将其定义为个人与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工具型助手向全场景智能伙伴和“人工智能双胞胎”的跨越式进化;同时,也意味着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落地取得关键突破。
相较于初代智能体,联想定义了超级智能体的三大功能。感知与交互是超级智能体的第一层能力。通过文本、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等多模态协同,智能体可实时捕捉用户状态与环境信息,跨终端实现对用户意图的精准解读和响应。例如,当用户佩戴智能眼镜进入超市时,智能体会结合健身数据与当日饮食记录,动态推荐健康食品;若用户刚完成长跑,则会“宽容”调整推荐策略。
第二层是认知与决策能力,超级智能体能够调用跨设备、跨生态的本地的个人和企业知识库,通过知识积累、经验反思、实时学习和高效反馈,建立并维持端边云一体的可追溯、可关联的长期记忆,从而挖掘事件和情景背后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复杂意图,并能举一反三,把一个场景中的学习结果迁移到其他场景中。例如,当用户输入一个专业缩写时,智能体能结合其职业背景自动匹配最相关解释。它还能利用端云协同的计算与学习技术,将用户电脑、平板、手机上的笔记自动整合,并生成思维导图。
自主与演进是超级智能体的终极目标。它可以结合用户意图和先验知识,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并派发给相应的领域智能体,然后自主编排执行顺序,规划执行步骤,调用跨生态工具来主动执行任务,并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演进和升级。它可将复杂任务,如组织户外烧烤,分解为预约场地、采购食材、邀请朋友等子任务,调用电商、社交、导航等生态工具自动执行。智能体通过自我学习不断优化决策逻辑,“用得越多,越懂用户”。
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贯穿这三大功能的基座。
AI智能体规模应用拐点已至
科技巨头加快推进AI智能体业务的背后,是业界对于AI智能体迎来爆发拐点已形成共识。
在微软4月底发布的《2025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报告:前沿公司已经诞生》中,微软预测,未来的两到五年内,每一家公司都将转变为前沿公司。前沿公司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围绕“智能”,按需构建;二是由人类和智能体组成混合团队;三是每一名员工都将成为智能体主管。要成为真正的前沿公司,首先要将AI作为助手来简化工作任务;其次要增加AI智能体作为新的“AI同事”;最后要给“AI同事”更多自由,人类主要为“AI同事”设定方向。
信息技术研究公司Gartner的最新预测显示,企业软件中整合自主型AI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不足1%跃升至2028年的33%;同时,超过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交由AI智能体自主完成。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最新发布的全球CEO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两年,企业对AI技术的投资将翻两倍以上。大多数受访CEO表示正在积极采用AI智能体,并为大规模应用做准备。
IBM大中华区技术销售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翟峰表示,2025年将迎来AI智能体的爆发。业界这一判断与大语言模型(LLM)等技术领域的突破息息相关。智能体的核心在于自主性和规划能力,它们需要具备逻辑推理、工具调用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而且需要实现高速、规模化的运作。
和两年前相比,业界已经不再执着于“全知全能”的庞大模型,更多企业开始转向中小模型,因为后者速度更快、计算资源需求更小,具备更强逻辑推理、上下文理解以及外部交互能力。加上思维链训练、扩展的上下文窗口和函数调用能力,这些关键突破意味着AI智能体在2025年的爆发已经具备了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