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创业板指以0.87%领跌。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19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014亿元。盘面上,银行股逆势走强,ST板块、纺织服装、美容护理等板块也表现强势。相反,半导体、影视、智谱AI、脑机接口等板块跌幅居前。

01
银行股集体爆发
具体到盘面,银行股周五表现强势,最新市值2.31万亿元的建设银行盘中刷出历史新高。青岛银行涨超3%,兴业银行、杭州银行、中信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沪农商行涨超2%。42只银行股周五除郑州银行平盘外,
消息面上,银行板块最近有两大关注点。一是中国人民银行5月7日宣布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多项举措。
湘财证券表示,金融增量政策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落地,预计银行信贷供给加强,有望维持信贷增速相对平稳。同时,资产质量将在政策支持下继续巩固,后续银行业绩压力可控。本轮降息之后,银行经营稳定性与高股息相对优势均有望得以提升。
二是将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金公司表示,除了债转股以及股权投资带来的直接项目收益之外,AIC给银行带来的综合效益更值得关注。
三是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日前公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关于“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须少收管理费”“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等表述,或许会促使基金经理增配银行股。
而从公募基金一季报来看,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公募基金2025年第一季度对银行板块的投资市值为1841亿元,行业占比为5.62%,较第一位的电子行业低了10个百分点还多。
事实上,公募基金已经在增加银行板块的配置了。和2024年四季报相比,公募基金配置银行板块的行业占比增加了0.1个百分点,和三年前的2022年一季报相比,则增加了0.37个百分点。

往后看,鑫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表示,在监管部门不断鼓励长钱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的背景下,低利率环境给了长线资金更好的融资环境,同时银行股因为具备了高股息回报,对保险机构等长钱也更有吸引力,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出现质的变化之前,银行股仍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则表示,银行板块具有显著的低估值特征与高分红率优势,在市场波动调整阶段,此类防御性资产往往成为追求稳定收益资金的避险选择,尤其受到保险、年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的青睐。其次,在资管新规深化实施的背景下,红利策略板块整体迎来配置窗口期,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银行股天然契合机构投资者风险收益再平衡的需求,形成板块估值修复的持续性推力。
02
商业百货明显回调
与银行板块的集体走强不同,周五大消费赛道表现分化,在美容护理、纺织服装、珠宝首饰走强下,商业百货板块明显回调,收盘时板块指数跌2.61%,是仅次于半导体的跌幅第二大行业。板块中茂业商业跌停,国芳集团、国光连锁、东百集团等前期强势股跌幅也靠前。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商业百货板块的回调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板块前期涨幅较大,本身存在回调的需求。数据显示,4月8日至5月8日的20个交易日,商业百货上涨18.1%,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7.34%。二是不少强势股2025年一季报的业绩比较惨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的炒作热情。比如此轮商贸零售龙头股国芳集团,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17万元,同比下滑10.99%。茂业商业、国光连锁、东百集团、中百集团等一季度也是要么亏损,要么业绩同比下滑。
不过,在提振内需、扩大消费的大背景下,市场对于消费股行情还是较为乐观的。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据商务部,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相较2024年国庆(4.5%)、2025年春节(5.4%)呈环比提速;各省市及线上平台发布的消费数据显示,长线游、出入境游均有亮眼表现,同时品类上以旧换新备受欢迎,演唱会、潮玩等体验型消费亦表现较好。展望后续,继续看好消费提振政策逐步显效,全年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建信基金也表示,从估值角度看,A股消费板块经过近几年的持续调整,当前整体估值相对便宜,投资性价比较高。此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十大任务之首,随着后续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利好持续落地见效,看好消费板块中长期投资机会。还有就是一季度北向资金主动加仓消费,代表行业包括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等,尽管这类方向一季度股价表现稍弱,但北向资金仍逆势加仓,可见机构对相关消费领域未来行情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