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集团重组是近期房企债务重组中最早启动、耗时最久的项目之一。
今年3月13日,世茂集团终于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香港法院批准。然而,从近期发布的2024年财报来看,世茂集团短期偿债缺口巨大。
公告显示,2024年世茂集团收入599.75亿元,同比增长0.86%;净亏损436.75亿元,同比扩大76.1%;归母净亏损359.05亿元,同比扩大70.73%。
截至2024年末,世茂集团总资产4364.29亿元,较年初减少19.66%;总负债4330.83亿元,较年初减少11.97%;净资产33.46亿元,较年初减少93.47%;其中归母净资产-216.54亿元,较年初减少247.15%。
负债方面,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世茂集团的借贷合共约为人民币2521亿元,较2023年2639.63亿元减少约4.5%,其中约人民币2102亿元将于未来12个月内到期偿还,占总借款的83%。
现金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世茂集团拥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57.52亿元,较2023年的214.32亿元下降26.5%,其中受限制现金人民币43.99亿元,较2023年的62.46亿元下滑29.5%,预售监管资金约为53.18亿元,较2023年75.35亿元下降29.4%;有抵押借贷总额约为人民币2180.51亿元。
短期偿债缺口巨大,世茂集团资产借贷比率攀升至57.8%,流动比率降至0.9倍。
曾是少数完成A+H双上市平台的房企
回顾2000年,世茂集团创始人许荣茂入主上海老牌上市公司万象集团,此后将其更名为世茂股份,在A股实现借壳上市,专注于商业地产的开发销售与运营。此后的2006 年,世茂集团(00813.HK)在香港上市,该公司也是世茂股份的控股股东,主要从事住宅开发、投资及酒店营运。2020年,许荣茂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世茂服务(00873.HK)也登陆港股。
2019年,许荣茂儿子许世坛正式出任总裁一职,接管全集团业务,同时也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收并购。世茂集团曾斥资数百亿元收购泰禾、万通地产、粤泰股份、明发集团、福晟集团等房企旗下超过20个项目,合约销售一度突破3000亿元,并跻身房地产行业头部前十。
作为少数几家完成了A+H双上市平台的房地产企业,2001年许荣茂家族首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五强;2002年以65亿元的身家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2017年再次位列《201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2名。
债务重组进展缓慢
然而,盲目扩张和高风险投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攀升。2021年末,世茂集团传出了信托逾期的传闻,此后为缓解流动性压力多次处置了位于上海等城市的核心资产。当年末世茂集团评级被下调,遭遇股债双杀。2022年7月因一笔10亿美元的境外债正式宣告违约,并开启了境外债务全面重组的进程。
2024年3月,世茂集团发布境外债务重组具体计划条款,计划合计4个选项:短期工具、长期工具、强制可换股债券、不同工具组合。世茂集团表示,重组将有助集团缩减整体债务规模及减轻债务压力,提高资产净值并改善整体财务状况。今年3月13日,世茂集团终于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香港法院批准。重组债务金额超过115亿美元。
境内债务重组进展缓慢。2024年9月,世茂集团旗下的多只债券,如15世茂02、19世茂01、19世茂03、20世茂04、19世茂04、20世茂02和20世茂03,在展期后再次出现了违约的情况。据公开报道,世茂集团在2023年债券展期的过程中曾使用过不当手段。例如,私下与部分中小投资者签订抽屉协议,要求投资者同意展期,并给予特殊兑付条件。会议通过后,世茂却并未履行承诺。此事引发部分投资者不满,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
0.43元/股,A股落幕
0.43元/股,这是世茂股份5月15日的收盘价,也是其在A股落幕的最终价格。
作为世茂集团A股重要的上市平台,自2024年4月12日起至5月15日,世茂股份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上交所据相关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自2024年5月16日开市起停牌。
这一退市事件充分表明了世茂目前面临的困境。2024年度,世茂股份营收66.7亿元,营业亏损扩大至166.1亿元,亏损总额扩大至172.9亿元,净亏损扩大至170.2亿元。
化险之路仍然漫长,“世茂系”还需通提升自身造血能力。但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世茂集团累计合约销售总额仅为7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