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呀!再TM的不值钱也不止只有几分钱港币吧。 //@股友6ap9q8 :铜价还的长期低迷,这种的厚颜小作文
◆
◆
发表于 2025-10-15 19:22:35
发布于 新疆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一、核心业务与行业定位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HK)是国内铜行业第一梯队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源于 1953 年,作为新中国 “一五” 期间 156 个重点项目之一,现隶属中国有色集团,业务覆盖 “地勘 - 采矿 - 选矿 - 冶炼 - 加工” 全铜产业链,同时涉足金、银、硫酸等副产品生产,核心产能规模显著 —— 具备年采选 430 万吨、粗铜 70 万吨、阴极铜 90 万吨、黄金 20 吨、白银 1000 吨的生产能力,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铜行业前列。从行业属性看,公司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业务与大宗商品(尤其是铜价)、宏观经济周期深度绑定:铜作为 “工业金属”,下游覆盖电力(电缆)、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建筑(管道)、交通运输(汽车线束)等关键领域,需求受全球经济增速、新能源产业政策、基建投资力度直接影响。当前全球铜资源分布不均(智利、秘鲁等国家储量占比超 60%),国内企业普遍面临 “海外资源依赖度高、冶炼产能过剩、加工附加值低” 的行业共性问题,而中国大冶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央企背景,在资源保障、技术研发方面具备一定差异化优势。二、财务表现:短期盈利承压,财务结构待优化(一)盈利端:营收波动下滑,盈利能力持续弱化营收与利润双承压: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93.06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滑 10.72%,主要因铜价阶段性回落(2025H1 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均价同比下跌 8.3%)及下游需求疲软;归母净利润 - 990 万元(2024H1 为 0.77 亿元),净利率从 0.45% 降至 - 0.02%,时隔两年再度陷入中期亏损,核心原因是毛利率持续走低——2025H1 毛利率仅 1.75%(2024 年全年 2.8%、2024H1 2.35%),产品附加值低、成本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核心业务分化显著:冶炼业务(阴极铜、粗铜):营收占比超 70%,但受铜价下跌与冶炼成本上升(电力、辅料价格上涨)双重挤压,毛利率不足 2%,2025H1 贡献毛利仅 5.14 亿元(同比减少 18.2%),成为盈利拖累主力;副产品业务(金、银、硫酸):黄金、白银价格 2025H1 同比上涨 5%-7%,硫酸因环保需求刚性保持稳定,该业务毛利率约 8%-10%,毛利贡献 1.2 亿元(同比增长 15%),成为唯一盈利亮点,但占比过低(不足 25%),难以对冲主业亏损;矿山业务:旗下 4 座在产矿山(国内为主)品味中等(铜矿石平均品味 0.8%-1.2%),2025H1 因开采成本上升(人工、设备维护费用增加),分部毛利同比下降 22%,资源自给率不足 30%,仍需大量外购铜精矿,进一步受制于上游原料价格。(二)财务健康度:负债高企,流动性风险隐现偿债压力突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资产合计 287.50 亿元,负债合计 240.69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83.7%(行业平均约 65%),其中流动负债 186.42 亿元(占负债总额 77.4%),主要为短期借款(89.3 亿元)与应付账款(62.5 亿元);而货币资金仅 15.8 亿元(2024 年末 14.2 亿元),流动比率 1.00、速动比率 0.65,均低于安全阈值(流动比率≥1.5、速动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弱,2025H1 财务费用达 2.6 亿元(同比增加 12%),利息支出进一步侵蚀利润。现金流造血能力减弱: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8.21 亿元(主要依赖应收账款回收),但 2025H1 受营收下滑、应付账款周转放缓影响,经营现金流净额预计同比减少 40% 以上(未披露具体数据);同时,公司 2024 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 4.78 亿元(用于矿山技改与冶炼产能维护),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1.98 亿元(依赖短期借款),现金流 “造血不足、依赖融资” 的格局未改善,若后续融资渠道收紧,可能面临资金链压力。三、核心投资逻辑与风险因素(一)潜在投资价值:三大支撑点行业周期底部的估值修复潜力:当前铜价处于近 3 年低位(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约 8200 美元 / 吨,低于历史均值 15%),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中国)可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基建投资、新能源补贴),2025 下半年至 2026 年铜需求有望回升,铜价或迎来周期性反弹。公司作为国内铜冶炼龙头,业绩与铜价弹性系数约 1.2(铜价每上涨 10%,净利润预计增长 12%-15%),若铜价回升至 9000 美元 / 吨以上,公司冶炼业务毛利率有望修复至 3% 以上,归母净利润或回归 1-2 亿元区间,推动估值从 “亏损折价” 向 “周期修复” 切换。新能源产业带来的长期需求增量:铜是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原料(每辆新能源汽车用铜量约 80kg,是传统燃油车的 4 倍;光伏电站每 GW 用铜量约 500 吨),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长 30%、光伏装机量增长 25%,带动铜需求年增速达 5%(高于传统工业需求 2%)。公司已启动 “新能源用高纯度铜” 技改项目(计划 2026 年投产,年产高纯度阴极铜 10 万吨,用于动力电池铜箔),若项目落地,高纯度铜产品毛利率可达 5%-7%(高于普通阴极铜 2-3 个百分点),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央企背景的资源与政策优势:作为中国有色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公司在海外资源获取(依托集团非洲、东南亚布局)、政策支持(国企改革、专项补贴)方面具备优势:2025 年 9 月公司公告与集团旗下非洲矿山签订长期铜精矿采购协议(价格较市场低 5%-8%),可降低原料成本;同时,湖北省对 “专精特新” 国企给予研发补贴,2025H1 公司获研发补贴 0.8 亿元,部分对冲亏损。此外,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与 342 项专利,在铜冶炼环保技术(如超低排放改造)方面领先,有望在行业环保政策趋严中抢占先机。(二)主要风险:四大制约因素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公司营收中 80% 以上与铜价挂钩,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如欧洲衰退、中国房地产低迷),铜需求疲软可能导致铜价进一步下跌(跌破 8000 美元 / 吨),公司冶炼业务将陷入全面亏损;同时,黄金、白银价格若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回落,副产品业务盈利支撑也将减弱,业绩不确定性高。高负债与流动性风险:当前资产负债率超 80%,短期借款占比高,若后续银行抽贷、债券发行受阻(公司 2026 年有 15 亿元债券到期),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公司有 5 亿美元境外负债)将增加财务费用,2025H1 汇兑损失达 0.5 亿元,进一步加剧利润压力。资源自给率低与成本控制难题:国内矿山品味低、开采成本高,海外资源布局滞后(仅通过集团间接获取少量铜精矿),资源自给率不足 30%,远低于行业龙头(如江西铜业自给率 50%),导致公司对铜精矿价格波动敏感,2025H1 铜精矿价格上涨 5%,直接导致冶炼成本增加 1.2 亿元;同时,公司三费占比 2.42%(2024 年),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居高不下,成本控制效率低于同行,进一步削弱盈利空间。业务转型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用高纯度铜项目仍处于技改阶段,需投入资金 5 亿元,若因技术瓶颈、市场需求变化导致投产延迟或产能利用率不足(低于 70%),将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此外,公司海外业务(非洲工矿服务)营收占比不足 5%,拓展缓慢,难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长期仍依赖传统冶炼业务,抗周期能力弱。四、估值与投资建议(一)估值对比:低于行业平均,但风险折价合理截至 2025 年 10 月 15 日,公司股价 0.092 港元,总市值 16.46 亿港元(约合 15.2 亿元人民币),对应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0.40 亿元,市盈率(TTM)38 倍;若按 2025H1 年化净利润 - 0.198 亿元计算,动态市盈率为负,估值指标失真。对比同行业港股公司:江西铜业(00358.HK):2024 年市盈率 12 倍,资产负债率 62%,资源自给率 50%;中国铝业(02600.HK):2024 年市盈率 18 倍,资产负债率 68%,毛利率 8%;中国大冶市盈率显著高于同行,主要因市值小(流动性折价)与业绩亏损(风险折价),若剔除亏损因素,按 2024 年正常盈利计算,市盈率仍高于行业平均,反映市场对其高负债、低盈利的担忧,估值性价比不足。(二)投资建议:短期谨慎观望,中长期关注催化剂短期(6-12 个月):谨慎观望,规避风险当前公司盈利承压、流动性紧张,且铜价尚未出现明确反弹信号,股价缺乏上涨动力;若 2025 年末仍无法改善盈利(归母净利润低于 0.2 亿元)或流动性进一步恶化(流动比率低于 0.9),可能触发估值下修,不建议普通投资者配置,仅适合风险承受能力极高的投资者少量跟踪。中长期(1-3 年):关注三大催化剂,择机布局催化剂一:铜价周期性反弹(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站稳 9000 美元 / 吨以上),带动冶炼业务毛利率修复至 3% 以上,归母净利润回归 1 亿元以上,验证业绩弹性;催化剂二:新能源用高纯度铜项目顺利投产(2026 年 Q2 前),且产能利用率超 80%,高附加值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 15% 以上,打开成长空间;催化剂三:债务结构优化(如获得央企专项债、债务展期),资产负债率降至 75% 以下,流动比率回升至 1.2 以上,流动性风险解除。若上述任一催化剂落地,公司估值有望从 “风险折价” 切换为 “周期 + 成长” 溢价,可考虑分批建仓,否则建议持续观望。风险偏好匹配:仅建议专业机构投资者(如周期型基金)将其作为铜行业周期配置标的,普通散户需警惕价格波动与流动性风险,避免盲目追涨。五、结论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HK)作为国内铜行业央企,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与新能源转型潜力,长期受益于铜行业周期复苏与新能源需求增长;但短期面临盈利亏损、高负债、资源自给率低等核心问题,业绩不确定性高,估值存在风险折价。当前阶段,公司缺乏明确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以谨慎观望为主,待铜价反弹、业务转型落地或财务结构优化后,再评估其投资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