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1 06:25:50 股吧网页版
专访|日产汽车马智欣:在中国速度与全球竞争力中寻找新发展逻辑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2025年上海车展,日产以“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为核心战略,携两款全球首发新能源车型——N7纯电车型与Frontier Pro PHEV插混皮卡亮相。面对中国汽车在电动化与智能化上的飞速发展,履新不久的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Stephen Ma)在车展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揭开了日产在华战略转型的深层逻辑:既有对中国市场“技术领先性”的深度绑定,也有对“全球制造与出口”的野心重构。他指出,中国不仅是销售市场,更是技术策源地与全球出口枢纽。

  新能源与智能化突围升级:

  从“跟随”到“定制”,以开放达成生态共建

  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狂飙突进,日产给出了清晰的产品时间表:到2027年夏季,新能源车型从原计划的8款增至10款,其中9款为日产品牌,涵盖纯电、插混等多元技术路线。马智欣强调,这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技术本土化”的深度实践——例如,Frontier Pro PHEV作为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动皮卡,由郑州日产中日团队联合研发,在中国完成设计、生产后,将于1年内出口全球,打破皮卡“工具车”传统定位,瞄准高端玩乐市场。

  “与中国速度发展同频,我们将研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部分车型(如N7)甚至实现了更快的研发时间,同时严守日产安全标准。”马智欣透露,未来3年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扩建后的技术中心将容纳4000名员工,本土团队被赋予产品定义、动力配置等核心决策权。这种“中国速度”与“全球质量”的结合,被视为日产区别于新势力的核心优势——既有传统车企的技术积淀,又能快速响应本土需求。

  在智能驾驶与座舱领域,日产选择与华为、Momenta等本土科技公司深度绑定。日产汽车公司执行高管关口勋(Isao Sekiguchi)指出,这种合作并非“技术外包”,而是“生态共建”:“华为的智能座舱、Momenta的驾驶辅助技术,将与日产的电驱技术形成协同,我们希望用‘中国大脑+全球基因’打造差异化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本土化技术成果正反向输入全球市场。马智欣明确表示,搭载本土合作技术的车型未来将出口海外,让全球消费者体验“中国科技魅力”。这种“技术逆向输出”模式,标志着日产从过去的“技术输入者”向“本土创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重构“日产价值”

  在华合资企业在“传统”与“创新”间找平衡

  面对“合资品牌转型缓慢”的行业质疑,日产给出了差异化答案:不放弃燃油车市场的同时,加速新能源布局。马智欣强调,未来数年将是“燃油与新能源共存期”,日产的优势在于“全动力矩阵”——从纯电Leaf到插混Frontier,从轿车到皮卡、SUV的全品类覆盖。

  “我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激活50年在华积累的体系力。”马智欣指的是日产在中国的完整产业链、经销商网络与质量管控体系。例如,郑州日产肩负“越野化、新能源化、国际化”三重使命,计划两年内推出9款新车,其中5款为日产品牌,直指中高端市场空白。这种“体系化转型”被视为对抗新势力“单点突破”的关键策略。

  面向未来,马智欣强调“灵活性”与“长期主义”:“中国市场的‘危’与‘机’并存,我们的目标不是短期份额,而是成为‘最懂中国消费者的全球化品牌’。”

  从产品研发的“本土主导”到技术成果的“全球反哺”,从智能化的“开放合作”到全价值链的“中国赋能”,日产正在用一场静悄悄的变革,重新定义合资品牌的生存逻辑。正如阿方索所言,“坐在Frontier Pro PHEV座舱里,你能感受到日产的灵魂,但每个细节都在诉说中国的创新故事”——这种“双重基因”的融合,或许正是日产在新能源时代破局的关键。

  以中国市场反哺全球

  日产的全球化与本地化实现双向赋能

  “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在于,它既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又是全球创新的‘加速器’。”马智欣表示,在平衡全球化与中国本地化的发展中,日产全价值链有了“新解法”:郑州日产的“全球多元越野平台”将衍生皮卡、SUV等多款车型,同步供应国内外市场;与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官学”机构的合作,不仅聚焦技术研发,更深入研究Z世代消费趋势、EV生态商业模式等前瞻课题。

  设计领域的“中西合璧”尤为典型。日产全球设计与品牌高管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解读Frontier Pro PHEV时提到,其“硬派外观与智能舒适座舱的融合”,正是基于对中国消费者“既要性能又要体验”的精准把握。“我们保留了日产的‘沙发舒适感’DNA,但用中国的科技语言重新诠释,比如AI座舱与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情感化表达。”

  当中国汽车产业从“引进来”走向“走出去”,日产的转型之路不仅关乎自身在华成败,更折射出全球化车企如何在“本土创新”与“全球协同”间找到新的平衡支点。2025年的上海车展,或许将成为这个百年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再次出发的起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