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2 18:15:00 股吧网页版
财报解读|2024年啤酒业绩集体降速,场景化与多元化增长路线初现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栾立

  2024年啤酒企业迎来了降速的一年。受天气、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多家啤酒巨头的业绩出现了近三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在高端化进程放缓的背景下,啤酒企业开始转向场景化布局和多元化经营以寻求新增量。不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群体的代际更替,此前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能否持续奏效,仍有待市场检验。

  啤酒行业迎来降速的一年

  目前啤酒企业的2024年财报和2025年一季报已经悉数公布,2024年,国内主要啤酒企业百威亚太(01876.HK)、华润啤酒(00291.HK)、青岛啤酒(600600.SH)、重庆啤酒(600132.SH)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百威亚太,2024年中国业务收入下降了13%,其他酒企收入降幅均在1%到5%之间。

  过去几年中,啤酒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高端化带动,啤酒上市公司业绩也呈现归母净利润增速远大于收入增速的情况,从净利润表现看,青岛啤酒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8%,华润啤酒和重庆啤酒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了8%和16.6%。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食品饮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啤酒行业也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下滑的品类。

  业绩会上,多家啤酒企业的管理层将问题归结于2024年炎热天气较短、雨水较多的影响,以及由于市场变化方面的因素,比如餐饮、夜场等渠道表现疲软的影响,都对啤酒销量有所影响。

  2025年前2个月,国内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达526.1万千升,同比下降4.9%。

  2025年一季报,百威亚太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下滑9.2%,第一季度收入减少12.7%,每百升收入下降了3.9%。国内其他头部啤酒企业业绩有所回升,但业绩增幅不及往年同期。

  百威亚太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业绩下滑依然是由于库存调整和即饮渠道的持续疲弱影响所致。重庆啤酒总裁李志刚也表示,餐饮和夜场等现饮渠道的持续承压,以及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变。

  场景化和多元化突围

  这一系列变化让啤酒企业的增长方式也在改变。

  2010年之前,国内啤酒巨头增长主要靠“大鱼吃小鱼”式的并购;2015年之后,国内啤酒行业增长主要靠高端化,虽然行业总产量在下降,但产品结构性升级带来了增长红利。记者注意到,2024年,随着啤酒高端化升级放缓,啤酒行业增长也进入新阶段。

  一方面,巨头们通过场景化布局,加大了对啤酒存量市场的争夺。

  在年度经销商大会上,华润啤酒总裁赵春武表示,2024年啤酒高端化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消费者从追求高质高价变为质价比,比如在高端化前期趋势并不突出的次高档(8元-10元)目前在快速放量;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加理性,单纯的涨价和高定价已经不再见效,而是能被消费者认可的高端产品,才能叫高端化。

  因此,几大啤酒巨头选择加快在新场景、新需求上的布局。百威亚太财报显示,其正在加大在中国非即饮消费场景的布局,2025年一季度非即饮渠道的销量和收入已经取得增长;重庆啤酒也在加码非现饮渠道,包括新零售等,并加大更适合零售渠道的易拉罐包装产品投入;华润啤酒业绩会上也透露,将从新渠道(即时零售等)和新场景(登山、骑行、烧烤等)上寻求突围。

  另一方面,多元化成为啤酒巨头发展的新方向。

  近日,青岛啤酒宣布以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正式进入黄酒赛道。青岛啤酒称收购为了拓展非啤酒业务跨产业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借助黄酒丰富青啤产品线,并形成市场和资源协同;另一方面,两者市场淡旺季不同,可以形成市场销售的互补效应,开辟新增长点。

  在此之前,今年3月糖酒会期间,燕京啤酒推出了倍斯特汽水,构建“啤酒+饮品”双轮驱动格局;2024年底,重庆啤酒推出大理苍洱汽水后,今年4月又推出了天山鲜果庄园汽水。华润啤酒则通过收购进入白酒品类,2024年华润啤酒白酒业务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了4%。

  啤酒专家方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发展主要分为两种路线,一种以百威、嘉士伯等欧美巨头模式,主要路线是全球化;另一种是日本朝日、麒麟模式,多以业务多元化为主。目前国内啤酒巨头多元化发展的框架已经初现雏形,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仅靠渠道铺货,并不能解决建立消费者认知和站稳脚跟的问题,前路仍需要去探索。

  以饮料为例,其也是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的消费品品类之一。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饮料行业全渠道增速达到7.9%。

  “我们覆盖的餐饮等渠道也有饮料需求,为什么饮料和啤酒不能一起卖?”在李志刚看来,布局饮料是考虑到饮料类产品跟啤酒产品业务具备很高的协同性,公司具有分销和服务上的竞争优势。虽然目前啤酒之外的品类业务占比很小,但其未来可塑性很大。

  业内人士认为,啤酒企业生产饮料的难度并不大,但面临着触达消费者容易、但销售难的问题。2024年燕京啤酒茶饮料收入为1.1亿元,同比增长48.4%,不过仅占营业总收入的0.7%。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啤酒企业跨界进军饮料行业,仍是基于消费品行业“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扩张逻辑。虽然啤酒和饮料的销售渠道看似重叠,但两者的产品逻辑存在差异。尤其是饮料行业对产品包装、口味和品牌定位的要求更为精准,必须紧密贴合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热点,同时行业毛利率普遍较低。因此,对啤酒企业而言,这未必是一门更容易操作的生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