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光大环境25日发布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02.58亿港元,同比减少5.7%;其中,运营服务收入约194.3亿港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33.77亿港元,同比减少23.75%。公司每股收益0.5498港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09港元,同比增长12.5%;全年股息每股0.23港元,较2023年多派1港仙,派息比率达41.8%,较2023年增加11.3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共投资落实新项目12个。
回顾去年,光大环境实现营收共302.58亿港元。其中,运营服务收入为194.30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建造服务收入为57.43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5%。各项服务收入比重为:运营服务收入、建造服务收入及财务收入分别占64%、19%及17%。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光大环境业务分布已拓展至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足迹遍及229个市县区,海外市场布局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共投资落实环保项目604个,总投资约人民币1624.25亿元;另承接环境修复、垃圾分类、设计咨询、设备供货、技术服务等各类轻资产服务。公司旗下环保能源及绿色环保板块合共落实垃圾发电项目193个,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99万吨(含委托运营规模)。
去年,光大环境的业务在环保能源、环保水务和绿色环保等领域进行了多项投资。环保能源板块的垃圾处理量和上网电量均有所增加,分别达到5201万吨和1704万兆瓦时,同比增加7%及8%。而环保水务板块的污水处理量也有所增长,达到17.63亿立方米。绿色环保板块在生物质综合利用及危废处置方面虽有增长,但整体盈利表现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导致出现亏损。
在公司的业务分部中,环保能源仍是核心业务,继续拓展市场,实施新项目以提升处理能力。环保水务与绿色环保业务也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与服务模式,整体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回顾去年,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工具组合,适时锁定市场窗口期并通过本公司及其上市附属公司有序推进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各类债券发行工作,将综合资金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加强境内外授信额度储备及外债管理工作。2024年,公司获得国家各类资金补助约人民币1亿元。截至去年底,公司手持现金80.42亿港元,负债水平合理,财务状况健康。
展望未来,光大环境表示将深化“两化一型”发展方向。科技化,公司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在脱硫脱硝、气化供热、废旧电池回收等领域的技术项目转化,提升项目的成本优化和安全性能。同时,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业财一体化、档案管理和智慧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国际化,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签署轻资产业务合同,推动自主研发的环保装备和技术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生态型,公司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提升环境治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