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3-07 17:10:00 股吧网页版
2024年饮料健康化仍在提速 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无糖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栾立

  在健康化概念下,2024年国人喝了更多的饮料。第一财经记者从2024年饮料工业协会年会上获悉,在产量连降两年后,营养健康化的新趋势扭转了行业走势,2024年国内饮料总产量大增7.5%创下历史新高。但在业内看来,消费者对饮品健康化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无糖,需求转向功能化和多元化。

  健康化带动饮料行业回升

  在疫情后,健康化逐渐成为饮料行业的新热点,也让饮料产业迎来了一波新增长,行业增速也领跑快消品行业。

  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饮料行业总产量结束了2年的下滑,达到1.88亿吨,同比增长7.5%,总营业收入5348亿元,同比增长4.8%,总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13.9%。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毅表示,2024年饮料总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在过去2年中国内饮料产量分别下降了1.1%和3.5%,而带动行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于营养健康化、多元化的消费趋势,驱动了饮料品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据显示,2024年包装饮用水占行业总产量的比例为48.5%,比2020年减少了4.6个百分点,历史性跌破50%大关,碳酸饮料的占比从12.1%增长至12.8%变化不大,增长最快的是茶饮料、蛋白饮料和特殊用途饮料为主的其他饮料品类,占比从25.5%上升至30.7%。2024年,其他饮料产量同比增长16.5%,远高于碳酸饮料的5.8%和包装饮用水的3.9%。

  程毅表示,2024年协会市场抽调数据尚未出炉,但2023年茶饮料行业同比增长了14.6%,蛋白饮料也增长了10.7%。

  尼尔森IQ数据也显示,2024年线下渠道,即饮茶和功能饮料同比分别增长了16.4%和12.2%。

  健康化的趋势在企业端也有反馈,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饮品业务整体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受益于市场健康趋势的进一步深化,茶饮料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13.1%,远高于果汁业务的5.9%和奶茶业务的1.6%。

  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无糖

  本轮饮料健康化的开始源于无糖气泡水、无糖茶的兴起,但2024年以来,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无糖,转而追求饮料产品的健康化和功能化,中式养生水、细分功能饮品等产品快速兴起。

  凯度消费者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饮料行业的新增长来自于工艺革新、成分加码和中式养生多个维度,有46%的消费者经常或总是审查食品的成分表和营养成分表,比如中式养生水品类正在成为无糖茶之后的新热点,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82%。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在年会演讲中也表示,过去国内消费者对饮料的印象大多和不健康、小甜水联系在一起,但在很多国家,饮料是健康的载体,因此在创新思路上,元气森林采取的是"饮料+"创新模式,增加饮料的功能价值,去年热销的中式养生水和今年上市的维B水都是基于健康化、功能化、多元化的创新路线。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李嵘表示,这一变化与饮料消费场景的变化有关,比如2024年办公室、运动场景需求在持续增长。以办公室为例,有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企业平均周工作时长为49.1小时,要高于2024年同期,加班场景成为新的办公室饮料消费的主场景之一,带动了咖啡、即饮茶、果汁、运动饮料等品类的高速增长。

  记者注意到,中式养生水之外,针对营养补充场景的高蛋白功能饮品等也是饮料行业新热点方向之一。年会期间利乐公司公布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全球高蛋白功能饮料市场容量为132.3亿升,同比增长5.6%,并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149亿升。我国运动营养市场规模增长更快,从2019年的27亿元到2024年的73亿元,翻了2.7倍。

  CIC灼识咨询董事总经理张辰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几年来,中国的即饮软饮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而未来竞争关键在于品种、口味和规格创新,以寻求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优势。

  在同期举行的2025上海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上,记者注意到,新增长品类也成为饮料产业链企业关注的重点。比如利乐展出的解决方案中,传统饮品已经全面让位于即饮、功能性咖啡、蛋白功能饮料等,后者还推出了InFleX灵孚工坊业务,帮助食品饮料企业在上述品类进行低成本商业化试错。

  但越来越快的创新也带来饮料行业新一轮集中化。程毅表示,近5年来,行业前20强企业的收入占比从43%提升到57%,行业亏损面也从18.4%提升至21.7%,为了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的投入,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