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这份成绩单够硬气吗?
老铁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吉利汽车新鲜出炉的三季报。单季度营收逼近900亿,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六成,乍看数据确实漂亮。但作为老司机,咱得扒开财报看门道。
双引擎驱动的增长密码
吉利这季度的销量增长有点意思,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居然齐头并进。要知道现在不少车企都在经历"油电切换"的阵痛期,吉利能做到两条腿走路,说明他们的产品矩阵布局确实花了心思。特别是新能源占比提到58%这个数据(来自10月销量快报),转型速度比想象中更快。
不过要注意,这种双线作战的成本可不低。财报里提到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整合协同"这些术语,说白了就是靠摊薄固定成本来保利润。这招在销量持续增长时管用,但要是市场打个喷嚏...
海外故事讲到哪一章了?
翻看补充材料发现个有趣现象:吉利正在英国市场猛踩油门。把国内卖10万的银河E5包装成EX5,定价直接翻倍到3万英镑。这操作看似暴利,但考虑到要自掏腰包补贴2300-3750英镑(因为拿不到英国新能源补贴),实际利润率可能还不如国内。
更值得玩味的是战略选择——吉利放着欧盟大市场不进,先攻年销量不到200万辆的英国。个人推测可能在赌"近水楼台"效应,毕竟手里攥着伦敦出租车公司、路特斯这些英国资产,当地渠道和品牌认知度确有优势。
藏在细节里的风险点
虽然核心净利润增长59%很亮眼,但合并报表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反而微降1%。这个反差说明两点:一是汇兑损益等非经常项目影响不小,二是极氪等子品牌还在持续输血(极氪单独披露的毛利率已达19%)。
另外注意到管理层把全年目标从271万辆上调到300万辆,意味着四季度要完成52万辆。按照10月30万辆的势头,达标概率不低。但要注意,车市历来有"年底冲量"的传统,终端折扣力度可能吃掉部分利润。
老司机的个人观察
吉利现在像在玩一场高难度平衡术:一边要保持燃油车现金流,一边要砸钱搞新能源创新,还得腾出手布局海外。这种"三线作战"对管理能力是极大考验。
从投资角度看,吉利目前16.5%的毛利率在自主品牌里算中上水平,但比起特斯拉仍有差距。建议各位关注两个节点:一是英国市场的实际交付数据,二是年底是否会再现"以价换量"。
(风险提示:本文提及个股仅为案例分析,新能源行业存在技术路线变革风险,海外拓展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请读者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