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21汽车·一见Auto》曾报道,吉利开启智驾整合,吉利研究院、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三大团队一同合并入合资公司——重庆千里智驾,规模预计达3000人,千里科技联席总裁王军担任千里智驾CEO,前极氪智驾副总裁陈奇担任联席CEO。
近日,一见Auto从多位信源处获悉,整合已有实质性进展:9月8日,宁波杭州湾,千里智驾主要中高层参与了合并后的首场组织架构宣讲会,会上介绍了当前团队融合后的组织规划图。
从新形成的组织架构规划图来看,千里智驾内部研发部门采用矩阵管理架构,在系统开发、平台开发、算法开发、数据开发等垂直的职能部门之外,新增三个横向部门——CTO管理办公室、预研产品线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分别由CTO杨沐、首席科学家袁平一,以及陈奇原来在极氪的下属陈保成出任负责人。

吉利的智驾整合围绕重庆千里智驾科技(又称“千里智驾”)展开。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公司,于今年6月27日正式成立。该公司是千里科技在上市公司之外,与吉利、旷视等合资成立的一家以智驾业务为主体的公司,其中重庆江河启兴、吉利和旷视各占股30%,为公司主要三大股东,路特斯持股5%。
加入千里智驾前,上述三位负责人背景各异:杨沐此前是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也是迈驰的CTO;袁平一合并前是迈驰首席科学家,是三人中唯一有多年智驾量产研发背景的;陈保成出身极氪系。
一般来说,按照矩阵推进的公司,横向的产品线组织都会按照清晰的项目去做推进,在这种设置下,每条产品线的负责人权责基本对等。
但在千里智驾内部,杨沐只负责算法研发、数据开发、预研开发部门,向杨沐汇报的袁平一,主攻端到端架构,同时预研部分VLA开发工作,目前他还需要在四季度交付银河M9上搭载Thor芯片的高阶智驾;陈保成管理的更多是原来极氪智驾团队的项目,偏向工程量产,其负责的职权范围更大。
在这场合并调整中,极氪系将承担任务更重的量产落地项目、而旷视系则更侧重于智驾路线的预研。
“组织架构基本上按照极氪系的想法做,旷视系做了妥协。”一位接近千里智驾高层的内部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
这种妥协体现在,合并后的架构更多沿用的是此前极氪智驾团队内部的组织架构。知情人士告诉我们,组织架构形成的同一天,极氪团队从迈驰团队抽出了有工程交付背景的100多人融合进了极氪团队,目标是冲击四季度智驾版本的交付。
一位极氪内部的人士称,按照8月初的智驾合并计划,原本计划把吉利研究院合并进来,算上吉利研究院,整个团队超过3000人,但是目前来看,实际合并的只有2000多人,进行合并的主要是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
“吉利研究院只是象征性地抽调了一部分人,地图开发管理部门就是从吉利研究院抽调过来的部门。”而未并入进来的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如智驾采购部门、算法部门等依然存留于研究院内部,向陈奇汇报。
超两千人的合并并不容易。“原计划是8月底有个结果,现在拖到了9月初才形成了初步架构。”知情人士告诉我们。
多位员工告诉我们,不管是极氪团队还是迈驰团队,大家合并的意愿并不高。
智驾比座舱难融合得多,“座舱研发,即使换一拨人,也能搞定。但是智驾不一样,大几百号人围绕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协同才能做好这件事。换一拨团队,容易做不成。”一位接近陈奇的千里智驾员工向我们转述道。
陈奇对合并的原则依然是“稳中求进”——现阶段大家手头上的事先保持不动,尽量不要产生特别大的动荡。
“原来的汇报关系不变,只是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融合。”一位接近极氪智驾部门的员工告诉《21汽车·一见Auto》。上述人士称,不仅汇报关系没变,办公地点也没有进行融合。目前只有在杭州湾有一个联合办公地,只能容下20-30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