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绿色还是要发展,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安吉余村关闭矿山打造美丽乡村,将绿水青山变为幸福靠山;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开往全世界;产业发展“腾笼换鸟”,新质生产力蓄势待发……结合这些生动实践,答案显而易见。
向深处看,青山绿水间,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政策性金融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探索,有效填补了绿色领域的市场化融资缺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水乡缺水”难题共治
来到绍兴,水巷乌篷、烟雨婆娑。然而,在水系发达的江南水乡,竟存在用水短缺的烦恼。
“水乡缺水”,主要缺的是优质工业用水,需要靠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加以解决。在距离绍兴城区90公里的一处山谷,浙江镜岭水库的大坝建设开工,在首批居民搬迁后,预计于今年10月实现围堰截流。
镜岭水库是浙江水网的重要“结”点工程。绍兴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唐一帆介绍,绍兴用水主要依靠汤浦水库,近年来当地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水质要求更高,迫切需要新的优质水源。
“镜岭水库2028年底前完工,建成后将为当地城乡居民和产业发展提供用水保障,也将补齐曹娥江流域防洪短板,保护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唐一帆说。
类似镜岭水库这样的绿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大量资金。作为绍兴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镜岭水库工程总投资超百亿元,由于涉及移民搬迁,需要资金及时到位。
水库建设的资本金主要依靠自筹。除财政补助资金、专项债资金外,2024年11月上市的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也为镜岭水库募集资本金拓宽了渠道。
“资本金到位后,贷款资金及时跟进,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客户经理盖冠祎介绍,该行于2024年12月完成对镜岭水库的前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授信。目前,已发放前期贷款2亿元,期限为3年,后续将与中长期贷款衔接。
治水同样重要。在浙江的工业大县嘉兴海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地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出水难以稳定达标,污水处理成本大幅提高。
为解决这一矛盾,当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旁新建一座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预处理、催化氧化、高效沉淀等多道工序,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后方可排放至杭州湾。
2021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向该项目发放贷款3.2亿元。海盐县水务集团董事长高庭介绍,得益于融资支持,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于2024年6月投入商业运营,处理能力为每天8万吨,能有效满足周边企业需求。同时,原城乡污水处理厂也完成了扩容提标。
“肥瘦搭配”统筹生态与发展
俯瞰杭州城区,钱塘江宛如“玉带”穿城而过,南北两岸点缀着湘湖和西湖。
泛舟于湘湖之上,碧波荡漾、水鸟翩跹。然而,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曾遭到破坏,经过多轮整治,湘湖重现昔日风貌,但仍面临生态环保投入不足、高能耗低产出企业尚未完全腾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绿色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通过环境整治“筑巢引凤”,为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基底。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徐斌说:“我们用产业发展的收益反哺生态环境的治理投入,通过将赚钱的项目和不赚钱的项目‘肥瘦搭配’,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其具体做法是从两头发力:一方面,加快高能耗、低产出、“低散乱”产业腾退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提升市政及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另一方面,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综合发展绿色产业、新兴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这就需要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加以支持,政策性金融“融资+融智”的优势得到体现。通过与管委会深入对接,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围绕湘湖生态保护、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统筹考虑资源账、资金账和资产账,合作编制“1+4”整体方案(“1”是实施方案,“4”是项目推进、资产盘活、资金统筹使用、市场化运营方案),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资源参与的合作机制,有力支持项目落地。
同时,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推动该项目搭建市场化运营主体——浙江湘旅绿色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统筹项目建设、运营,由萧山区政府授予其优质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构建结构化还款来源及动态抵押等扎实且灵活的信用结构。截至2024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对相关项目的贷款余额达62.28亿元。
“弄潮儿”向新而行
位于杭州的吉利汽车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每9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
走进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展厅,科技感扑面而来,这里集中展示吉利银河、极氪、领克等热销新能源车型,“让世界充满吉利”的标语赫然在目。
细看吉利集团的“航海图”,研发中心、制造工厂星罗棋布,分散在全球各个角落。回顾吉利集团发展大事记,多个关键节点背后不乏金融助力。
“国家开发银行与吉利集团的合作已超15年,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客户经理董理说,2024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通过研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产品,重点支持吉利集团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架构研发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助力其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像吉利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并不缺贷款,关键在于找准融资需求。
架构造车是吉利集团潜心打造的“护城河”,近10年来研发费用超20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以纯信用、无抵押的研发贷款作为切入点,重点支持吉利集团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架构研发,推动提升零部件通用化率,有效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2024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148.8万辆,同比增长约52%,其中多个热销车型搭载的就是这一整车架构。
新能源汽车是绿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当前热门的投资领域。不过,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下,仍有一些准公益性质的绿色环保项目“喊渴”,政策性金融大有可为。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立足职能定位,精准发力,持续提升绿色贷款在全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1至4月发放绿色贷款超2500亿元,重点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领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副行长陈向前表示,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探索创新生态环保领域准公益类项目市场化融资模式,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以优质金融服务助力浙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