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将正式实施,对新建住宅一系列指标明确了底线要求,被视为“好房子”的标准。“好房子”作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动能,不仅重塑市场格局,也将带来增量市场,房地产企业因此迎来新的机遇。作为建造主角,部分房企也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好房子”战略。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之前“土地红利”转向“产品红利”,未来能够提供“好房子”的房企才能脱颖而出。
打造各自特色的“好房子”
近期,不少房企在年报及业绩会上提到“好房子”,凸显了对这一战略的重视。多家房企也纷纷发布产品标准,并表态将通过建设“好房子”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3月底,越秀地产举办发布会,发布其产品理念和产品线。越秀集团总经理、越秀地产董事长林昭远表示,当前行业正从“快字当头”转向“好字优先”。公司对外发布“4×4好产品理念”,提炼出“品质、温度、智慧、成长”四大关键词和16个产品主张,重点强调的是科技、社区、灵动空间等理念。近日,绿地集团发布升级版的“绿地好房子产品标准”,该产品标准基于新的《住宅项目规范》,提出多项细化标准。
在与一些大型房企的沟通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房企已经把竞争的标尺放到“好房子”上,部分改善型楼盘已经在打造“好房子”方面发力。例如,室内装修和电器选用一线品牌的材料和智能化产品,小区园林设置主题花园和健康步道等,许多项目还配备小区会所。以新技术下的智能化为例,中海科技副总经理余祥鑫提出:“实现‘好房子’,要基于三个方面,即空间的数字化、物联网、人工智能,未来应该是服务的智能化以及高度集成化。”
龙湖集团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2024年公司就进入“好房子”发力的元年,适时推出全新的产品线从社区配套、产品设计、物业服务等细节方面不断优化。“为了实现大户型的居住舒适度,龙湖有些大户型的房子可以做到3.1米甚至3.15米的层高;为了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公司会选择更加隔音的层板选材,来提升房间的隔音效果。”
一些房企也因地制宜,根据地域特点打造“好房子”。越秀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肖波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在成都的首个“城市人文系”属地定制作品,在层高、日照、电梯、空调机位等多项标准上,打造更懂成都人品质居住的舒适好房子。例如,为满足成都人的向阳需求,项目通过南向错位楼栋排布和合理的楼间距,确保每户至少两个房间满足日照标准,并通过户型设计使得阳光最大化。
房企如何平衡成本
“对于房企来说,改造和建设符合‘好房子’标准的产品可以成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企业突围的蓝海,但在转变的过程中也将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突破成本与技术壁垒?如何找到品质提升与价格竞争力的平衡点,避免陷入‘高价低销’的困境?如何转型及部署,才能更快适应新政策环境下的各项要求?只有尽快解决上述问题,房企才能跑进新的赛道。”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对记者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能提供“好房子”的房企才会脱颖而出。按照“好房子”的要求,当建设和装配标准提升时,往往也会导致建安成本的增加,这对房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不过,许多房企也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龙湖集团相关产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好房子”的要求对于公司的成本投入并未产生冲突,反而会在这个基础上去增加更多投入,从而呈现出中高端产品的品质和效果。总体来说,公司在前期规划房子定位的时候,就会把对应的建造标准和成本都做好全局规划,确保在可控范围内,实现最优价比。
记者从越秀地产了解到,公司一直在深化精益管理,通过成本精准适配、物料集中采购和生产效率提升,消除无效成本,确保每一项支出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实现了成本的优化和控制,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盈利能力,而且在今年已成立了生产管理中心。
房企转型发展新赛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购房者对于“好房子”充满期待,未来的“好房子”产品无疑具备更强的竞争和销售优势,反过来会给房企提供动力。不过,购房者也希望房企能够做到宣传和实际产品一致,才能打造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好房子”。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未来在产品力、服务力、运营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因此,建设“好房子”,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必将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一是开发业务品质化,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未来;二是由增量开发为主转为并重存量运营,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扩大代建、运营等轻资产业务规模,转变“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经营理念,向轻重并举的运营模式转型。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建议,房企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精准定位,针对不同客群需求细化产品线,同时运用数字化工具、新型建造技术等提高开发效率。此外,房企要围绕项目交付“前中后”全周期打造品质闭环,提升长期居住体验与企业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