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W(HK|00020)$ 商汤科技跌宕十年:技术理想与资本狂潮的博弈
原创
杭创服
杭创服
2025年04月24日 17:51
浙江
听全文
一、始于实验室的AI革命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站在实验室里,凝视着屏幕上全球首个超越人类识别准确率的AI人脸识别系统。这位MIT博士出身的计算机视觉泰斗,彼时并未想到,这个学术成果将撬动中国AI产业的历史进程。学术基因的裂变:汤晓鸥拒绝将技术卖给急于变现的互联网巨头,而是以“坚持原创”为旗,带领学生徐立、王晓刚等人成立商汤科技。创始团队以“教授+学生”组合正式启动创业,徐立放弃剑桥教职全职加入。他的办公室墙上贴着爱因斯坦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成为商汤技术路线的隐喻。天使轮的赌注:IDG资本合伙人连盟被汤晓鸥的学术声誉打动,2014年以数千万美元独家押注。这笔钱没有用于市场扩张,而是投入自研深度学习框架SenseParrots,与谷歌TensorFlow、Meta PyTorch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融资狂飙中的控制权保卫战商汤的融资史,堪称一部创始人用技术主权对抗资本短视的史诗:2016-2017:对抗巨头的合纵连横Star VC入局(A轮):影视明星任泉、李冰冰被汤晓鸥“AI+娱乐”的愿景说服,投资数千万美元。商汤借此开发影视特效AI工具,为《战狼2》等电影提供技术支持。高通的选择(2017战略融资):当美国芯片巨头提出收购时,汤晓鸥坚持“算法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转而接受高通风投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保留移动端AI芯片协同研发主导权。阿里的边界(B+轮):面对阿里巴巴15亿元投资,汤晓鸥设置持股比例红线(<5%),防止互联网巨头技术渗透。“我们要做AI时代的Android,而非某个生态的附庸。”他在董事会上的发言至今被奉为信条。2018:全球化野心的膨胀与克制软银的10亿美元豪赌(D轮):孙正义亲自考察商汤上海超算中心,惊叹于其算力布局。这笔当时中国AI领域最大单笔融资,被用于建设20,000 PetaFLOPS算力基础设施,但也埋下过度扩张的隐患。芯片断供危机中的觉醒:2019年华为被制裁事件后,汤晓鸥力排众议启动国产AI芯片研发,将IPO前最后一轮未披露融资的90%投入此项目,成就2024年国产算力自主化的关键屏障。三、IPO:理想主义者的艰难妥协2021年12月30日,商汤登陆港交所的钟声响起时,汤晓鸥却缺席了敲钟仪式。这位坚持“十年研发周期论”的教授创业者,最终向资本压力低头,但以独特方式捍卫理想:上市条件的博弈:要求IPO募资的60%(约34.6亿港元)必须投入超算中心建设,为此不惜与承销商激烈争论。AB股的双刃剑:设计的1:10超级投票权架构,本为抵御资本干预,却在2023年其突发离世后导致控制权真空——其持有的69亿股A类股自动转为B类股,创始团队投票权从72%骤降至42%。
四、后创始人时代的战略突围汤晓鸥去世后,商汤在CEO徐立带领下开启二次创业,其生前布局逐渐显现远见:生成式AI的伏笔:2018年与OpenAI密谈后秘密启动的文生视频项目,在2024年爆发式增长,带动“日日新”大模型收入占比突破63%。人才反哺的遗产:“晓鸥学者基金”资助的27位科学家陆续归国,其中12人加入商汤具身智能研究院,推动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扭矩密度突破45Nm/kg,比特斯拉Optimus高23%。资本市场的救赎:通过砍掉亏损的智慧商业业务(2024年相关资产减值23.7亿元),将毛利率提升至42.9%,股价较2024年低点反弹87%,重新赢得高瓴、红杉等机构增持。五、未竟的答卷:AI理想国与现实商业的碰撞商汤十年沉浮,留下中国硬科技创业的永恒命题:技术信仰的代价:累计超500亿港元的研发投入,换来2.1万项专利和全球最大AI算力集群,但也导致连续七年亏损。代际传承的阵痛:创始团队(平均年龄49岁)与90后技术骨干的理念冲突激化,2024年发生4起核心算法团队集体离职事件。伦理坚守的代价:因拒绝中东某主权基金附带军事合作条件的150亿元战投,错失快速盈利机会,但也保住“AI向善”的行业声誉。
商汤的故事,远未随着汤晓鸥的离世而落幕。实验室墙上那句“AI for Humanity”的毛笔字,仍在警示每个后来者:当资本浪潮退去时,唯有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才能穿越周期。而这位教授创业者用生命书写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商汤人形机器人指尖闪烁的金属光泽里——那里既有冰冷算力的精确,也有温暖理想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