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汇丰控股公告,2025年度第三季度总营收增至178亿美元,同比上升5%,高于此前预期的167亿美元。税前利润为73亿美元,同比下降14%。
尽管受历史遗留问题和法律拨备等特殊项目影响,汇丰控股当期报告税前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营收端的稳健增长及核心业务的盈利韧性凸显战略执行成效,管理层因此上调全年业绩预期。
汇丰预计,2025年剔除特殊项目后的有形股本回报率(RoTE)将达到15%左右甚至更高,高于此前指引区间。
受业绩公布提振,10月28日,汇丰控股港股升3.73%,收盘价为105.80港元。
第三季度利润下滑
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汇丰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税前利润为73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2亿美元,主要受包括14亿美元的法律拨备在内的特殊项目运营支出拖累。
汇丰第三季度计提的14亿美元法律拨备,主要源于两笔历史遗留问题相关的潜在支出。其中11亿美元与2008年伯纳德·麦道夫欺诈案件引发的长期诉讼直接相关。剩余3亿美元则与英国汇丰银行过往若干交易活动涉及的法律事项相关,同样属于对历史业务潜在风险的财务准备。
这两笔拨备均被归类为重大特殊项目,主要用于覆盖历史业务遗留的法律风险敞口,不会对剔除特殊项目后的年化净资产收益率或任何股息分配产生影响。
在10月28日举行的业绩电话会上,汇丰集团首席财务官郭珮瑛指出,本季度 10 亿美元的预期信贷损失与今年第二季度相比保持稳定。其中,香港商业地产的预期信贷损失低于今年第二季度。
汇丰控股表示,银行净利息收入的提升以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强劲表现抵消了这一影响。若剔除特殊项目并按恒定汇率计算,第三季度税前利润达91亿美元,同比增长3%,增幅主要来自财富管理业务的强劲表现。
尽管因历史遗留问题计提了法律拨备,本季度的业绩让汇丰控股有信心上调目标。汇丰银行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预计,若剔除特殊项目,2025年有形股本回报率将达到15%左右甚至更高。
双轮驱动支撑业绩
从数据结构看,汇丰第三季度业绩的增长动力呈现 “息差主导、财富补强” 的清晰格局。
净利息收入的强劲增长构成了汇丰本季度业绩的核心支撑。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净利息收益达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6.37亿美元激增15%,贡献了总营收增量的主要部分。
具体来看,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叠加: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回升带动净利息收益率同比提升11个基点至1.57%,客户存款规模扩大形成的资产基数效应,以及2024年同期提早赎回证券产生的3亿美元亏损在本季度不复存在的基数优势。
此外,财富管理业务以双位数增长成为本季度最亮眼的业绩亮点。尽管全球外汇及股债市场因波幅收窄导致手续费下滑,但国际财富管理及卓越理财业务的费用及其他收益同比增长30.1%至26.81亿美元。
公告显示,2025年前九个月新增净投资资产达7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90亿美元显著提升,其中亚洲市场贡献420亿美元,占比超五成。作为核心市场的香港业务表现强劲,除税前利润按固定汇率同比增长10.7%至24.51亿美元,财富管理手续费增长也是主要驱动因素。
郭珮瑛预计,未来集团的银行净利息收入(Banking NII)将达到 430 亿美元或更高水平。
在战略层面,汇丰控股表示将持续推进架构简化,拟私有化恒生银行的计划虽预计将使一级普通股(CET1)资本比率暂时下降125个基点,但集团计划通过有机资本生成逐步恢复至 14%至14.5%的中长期目标区间。
针对恒生银行私有化的溢价过高的观点,郭珮瑛表示,汇丰控股希望通过投资实现增长,私有化恒生的价格对双方都公平且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