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完成30亿美元股票回购,这些影响你需要知道
最近,银行业巨头汇丰控股搞了个大动作——完成了3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具体来说,他们在英国市场买了1.36亿股,每股均价9.8英镑;在香港市场买了9100万股,均价102.56港元。最后一批股票是从美林国际购入的129万股,买完就宣告计划完成。这些回购的股票都会被注销,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汇丰股票变少了。
为什么汇丰要这么做?
简单来说,这是银行给股东发福利的一种方式。股票回购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升每股收益,因为公司利润不变的情况下,股票数量变少了,每股能分到的利润就多了。对汇丰这样的国际大行来说,30亿美元的回购规模不算小,约占其市值的1.2%,算得上中高强度的资本运作。
短期来看,这会给汇丰股价带来支撑,毕竟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变少了。中期的话,可能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造成一定压力。长期影响则要看汇丰后续的赚钱能力能不能持续。
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
这次回购可不只是汇丰自己的事,还会在金融产业链上掀起涟漪。
先看上游。汇丰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它的钱往哪花,会直接影响金融科技服务商们的生意。省下来的股息支出,可能会部分投入到数字化转型中,这对提供核心系统、财富管理科技等服务的头部企业是个好消息。另外,这么大手笔的跨境回购,涉及复杂的税务和法律问题,专业咨询机构估计要忙一阵子了。
再看下游。企业客户可能会感受到变化,因为银行把钱用来回购股票,意味着放贷可能变得更谨慎,特别是房地产、基建这些行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会微升。而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财富管理业务可能会得到更多资源,毕竟回购传递出的信号就是要重视股东回报。
其他金融产品会受什么影响?
银行股之间也是有竞争的。汇丰带头搞这么大回购,其他银行可能也会跟进,这样一来,整个银行板块的股息收益率格局就可能改变。另外,由于股权结构变化,和汇丰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定价可能也要调整,做市商们得重新算算账,短期内衍生品交易量可能会上去。
还有实体经济信贷这个互补品。回购消耗了资本,可能会影响银行的放贷能力,后续要重点关注风险加权资产的变动情况。作为全球化银行,汇丰这次回购也显示出对亚洲市场的重视,香港和伦敦市场的联动服务可能会加强。
谁受益?谁受伤?
受益方很明显:金融科技头部企业,跨境资本运作专业服务机构,高股息银行股,还有金融衍生品做市商。而中小型IT服务商可能会比较难受,因为资源会向头部集中;高风险行业的借款人也得做好心理准备,贷款标准可能会收紧。
当然,风险也是存在的。比如资本充足率监管会不会有变化?全球利率环境会不会剧烈波动?地缘政治对跨境资本运作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
后续要关注哪些指标?
建议大家盯紧这几个数据:汇丰控股的CET1资本充足率每季度怎么变,香港银行间3个月HIBOR利率走势如何,还有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能拿到多少新订单。这些数字会告诉我们,这次回购的真正影响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