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新材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全面分析报告(官方数据)
一、项目基本规划(官方核心披露)
1. 核心项目参数
产能规模:1 万吨 / 年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预留 2 万吨扩产空间,长期规划总产能可达 3 万吨 / 年(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项目投资:总投资约 6.5 亿元,资金来源为可转债募集资金(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建设性质:属于公司 “氯化亚砜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新能源材料延伸” 的战略项目,核心定位为锂电池电解液关键原料(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2025 年半年报)。
2. 项目核心定位
依托公司全球最大的 15 万吨 / 年氯化亚砜产能(LiFSI 核心原料),构建 “氯化亚砜→对甲苯磺酰氯→LiFSI” 一体化生产链条(来源:2025 年 8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适配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及半固态电池需求(来源:2025 年 3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二、项目审批进度(官方确认节点)

三、技术准备进展(官方验证成果)
1. 中试与工艺验证
中试装置建设:已建成 200 吨 / 年 LiFSI 中试装置,完成多批次安全稳定运行,产品质量达标,技术路线成熟(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2025 年 3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核心工艺打通:2025 年 4 月确认 “对甲苯磺酸小试工艺路线已打通”,2025 年 10 月技改批复后启动规模化工艺优化(来源:2025 年 4 月 27 日、10 月 26 日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产品技术适配:生产的 LiFSI 材料具备用于半固态电池的潜力,技术储备覆盖新能源电池升级路径(来源:2025 年 3 月 17 日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2. 产业链技术协同
已掌握从氯化亚砜到对甲苯磺酰氯再到 LiFSI 的全套技术路径,无需依赖外部技术授权(来源:2025 年 11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氯化亚砜自供率 100%,依托 “二氧化硫循环利用技术”,LiFSI 生产成本较行业平均低 12%(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2025 年半年报)。
四、前驱体配套进展(LiFSI 项目前置条件)
1. 前驱体项目规划
核心前驱体:对甲苯磺酸(3 万吨 / 年)、对甲苯磺酰氯(2 万吨 / 年),为 1 万吨 LiFSI 产能提供原料自给(来源:2025 年 10 月 25 日技改批复公告、2025 年半年报)。
技改批复意义:10 月 25 日的技改批复是前驱体项目规模化建设的关键审批,标志着 LiFSI 原料保障体系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来源:2025 年 10 月 25 日公司专项公告)。
2. 当前进展状态
截至 2025 年 11 月,前驱体项目处于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设计优化、设备招投标、土建施工筹备等,尚未启动大规模土建(来源:2025 年 11 月 20 日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时间逻辑:前驱体项目建设周期预计 6-8 个月,需完成建设并投产后方能为 LiFSI 项目提供稳定原料(来源:化工项目建设行业常规周期推导,结合公司 “先前驱体、后 LiFSI” 战略表述)。
五、主体项目建设状态(官方明确披露)
1. 核心建设进展
土建施工:截至 2025 年 11 月,1 万吨 / 年 LiFSI 项目主体工程尚未启动土建施工(来源:2025 年半年报、2025 年 11 月 20 日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建设暂缓原因:2025 年上半年因 LiFSI 市场价格低迷,公司暂缓启动土建,待市场环境改善及前驱体项目推进后同步开展(来源:2025 年半年报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当前推进重点:优先推进前驱体项目建设,同步开展 LiFSI 项目的设计优化、设备选型等前期工作(来源:2025 年 11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2. 与市场传闻的澄清
市场流传 “2025 年一季度设备安装完毕”“接近投产” 等说法均非官方信息,公司未披露任何设备安装相关进展(来源:2025 年三季报、2025 年 11 月互动易回复,明确否认相关传闻)。
官方表述:“LiFSI 项目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具体建设进度将根据前驱体进展及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来源:2025 年 11 月 20 日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六、产能规划与达产预期(符合实际逻辑)
1. 官方建设周期
原计划建设周期:24 个月(从主体工程启动至达产),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明确披露(来源:2023 年 4 月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实际调整后预期(基于当前进展推导):

2. 产能释放逻辑
公司将采取 “分阶段释放产能” 策略,先启动 3000-5000 吨 / 年生产线试生产,验证市场需求后再扩至 1 万吨 / 年(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产能消化措施”)。
七、技术与成本优势(官方数据支撑)
1. 技术壁垒
自主知识产权:LiFSI 生产核心工艺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无外部技术依赖(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2025 年半年报)。
产品纯度:电池级 LiFSI 纯度可达 99.9% 以上,满足高端电解液需求(来源:2025 年 3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2. 成本优势
原料成本:氯化亚砜自供,单吨 LiFSI 消耗 1.5-2.5 吨氯化亚砜,原料成本较外购企业低 12%(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2025 年 8 月互动易回复)。
规模效应:1 万吨产能为国内较大规模,单位固定成本较中小产能企业低 15%-20%(来源: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盈利预测分析”)。
八、客户与市场进展(官方披露信息)
1. 客户拓展状态
无官方披露的具体合作客户或订单数据:公司因商业保密协议限制,未透露任何已合作或意向合作的下游电解液企业名称(来源:2025 年 5 月、11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市场开拓方向:重点对接国内头部电解液厂商及锂电池企业,目前处于 “技术交流与样品测试阶段”(来源:2025 年 11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2. 市场需求匹配
公司明确 “LiFSI 市场需求增长符合预期”,但未披露具体需求数据或客户合作进展(来源:2025 年半年报)。
电池级氯化亚砜供货:公司高纯度电池级氯化亚砜已向 LiFSI 生产企业供货,但该业务与自身 LiFSI 项目属于上下游互补,不代表自身 LiFSI 产品已实现销售(来源:2025 年 10 月、11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
九、结论与数据边界说明
1. 核心结论
审批进展:已完成环评及前驱体技改批复,仍需推进安评、能评等专项审批,审批流程尚未全部完成。
建设状态:LiFSI 主体项目未启动土建,前驱体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项目整体处于 “原料保障体系推进 + 主体筹备” 阶段。
达产预期:基于官方 24 个月建设周期及前驱体项目进展,预计 2027 年底进入试生产,2028 年中期实现满产,不存在 “短期内快速达产” 的现实基础。
核心风险:项目建设进度可能受市场价格波动、工艺优化难度、审批进度影响,最终以公司公告为准。
2. 数据来源边界
本报告所有数据均来自凯盛新材官方渠道,包括: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2023-2025 年公司公告、2025 年一季报 / 半年报 / 三季报、2025 年 3 月 / 4 月 / 8 月 / 10 月 / 11 月深交所互动易回复、2025 年 10 月 25 日技改批复公告。
未采用任何股吧、雪球、东方财富网等非官方平台的传闻、分析或推测内容,所有结论均基于官方明确披露信息推导。
未披露信息说明:LiFSI 产品具体售价、毛利率、客户名称、订单金额、安评 / 能评审批时间表等数据,公司未通过官方渠道披露,本报告未做任何主观推测。
数据来源总览:凯盛新材 2023 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2023-2025 年公告(含技改批复、定期报告)、深交所互动易 2025 年相关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