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超450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订单后,龙蟠科技(603906.SH)11月25日、26日连续涨停。
11月26日晚间,龙蟠科技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11月25日、26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内,公司收盘涨幅偏离累计超过20%,触及上交所认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标准。
市场情绪主要来自两天前更新的一则“超级订单”。根据公告,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及控股孙公司南京锂源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楚能、孝感楚能及宜昌楚能签署补充协议,约定2025—2030年间向楚能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计130万吨。按当前价格估算,总金额预计将超过450亿元(最终根据销售订单据实结算)。
大单驱动下,二级市场迅速反馈。Wind龙虎榜数据显示,11月25日至11月26日期间,上榜营业部席位合计成交2.33亿元,其中买入金额为1.24亿元,卖出金额为1.09亿元,合计净买入1474.42万元。
11月27日午后,龙蟠科技冲高回落,最终涨1.76%报收20.22元/股。同花顺数据显示,公司当日成交额25.84亿元,为历史最高成交额。
不过,龙蟠科技在公告中也提示道,公司2023年至2025年1—9月业绩连续亏损,且该订单不会对本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订单采购量“放大”至130万吨
公开资料显示,龙蟠科技于2021年正式切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此后,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两大类。国内客户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瑞浦兰钧(00666.HK)、欣旺达(300207.SZ)、武汉楚能等头部电池厂商。
2025年5月,龙蟠科技与楚能展开合作,约定2025—2030年间供应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然而最新补充协议中,该采购量被直接“放大”至130万吨,增幅接近8.7倍,合同期限也从原定的2030年4月30日延长至2030年12月31日。
值得一提的是,《补充协议二》新增了关于预付款的约定情况:协议签订生效后,买方在一定期限内支付一定金额的预付款至卖方账户,卖方开始供货后,买方支付卖方的相关货款优先从该笔预付款内扣除,直至扣除完毕。
在行业内,这类预付款仍属少见。今年9月,富临精工(300432.SZ)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预付款协议》,约定宁德时代向江西升华支付共计15亿元的预付款,被视为行业罕见之举。
彼时,龙蟠科技相关人士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长协订单“通常无预付款,账期约2个月”。时隔两个多月,龙蟠科技也加入“预付款阵营”。
有业内人士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行业账期普遍较长,时有出现销售越多,资金压力反而愈沉重的情况。而在此过程中,若下游个别电池厂出现爆雷情况,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几乎将全部沦为坏账。
在长账期常态化、资金压力较重的背景下,预付款无疑可以缓解材料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从行业整体看,账期改善已有迹象。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前三季度,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万润新能、德方纳米等多家正极材料厂商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均较2025年中报均下降约10个百分点。龙蟠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约17.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31%。
长协订单“增量”落地仍待验证
2025年以来,储能市场需求快速提升,“缺芯潮”成为业内高频词。多家机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储能需求增速仍有望保持在30%左右。
磷酸铁锂的价格高度依赖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2023–2024年锂盐价格持续下行,使得材料端成本显著下降。今年以来,锂价趋于低位企稳,并于6月后有所回升,为材料制造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修复空间。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郑晓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前碳酸锂价格回升主要受下游需求拉动,海外主流矿端供应正常,供需格局仍偏紧。”
“如果是450亿元对应130万吨磷酸铁锂的产能,其实我觉得这个价格不算高。”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长协订单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提前稳定供应链条。但从整体体量来看,仍强化了中长期预期。
龙蟠科技2024年营收仅76.73亿元,若合同按计划执行,今后5年每年平均即可贡献超90亿元的收入体量,与其现有规模形成明显提升空间。
业内分析认为,在行业底部阶段,订单驱动的估值修复往往更快。隆众资讯磷酸铁锂分析师张胜楠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下游厂家来说,长协订单的签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锁定价格,降低风险;同时对于上游厂家来说便于锁定市场份额。
正如龙蟠科技公告中提示,公司亏损已有时日。而该笔大订单能为其扭亏提供多少动能,尚需时间来验证。龙蟠科技相关负责人此前告诉时代周报:“行业如果有反转,相信我们肯定能够先于行业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