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港股IPO背后的行业信号
今天咱们聊聊遇见小面启动港股IPO这事。作为中式面馆赛道第一个冲击资本市场的玩家,它的动作或许能让我们看到餐饮连锁化浪潮下的新机会。
为什么资本盯上这碗小面?
从招股书来看,遇见小面确实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单:三年营收翻了近三倍,香港门店业绩增长超十倍,直营店利润率突破15%。更关键的是,高瓴、海底捞这些产业资本甘愿当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了四分之一募资额。这种阵容放在餐饮IPO里算是顶配了,说明专业玩家看好其"标准化复制+区域深耕"的打法。
有意思的是,海底捞作为火锅龙头参与投资,可能暗含资源协同的意图。毕竟火锅和面食都属于中式餐饮的黄金赛道,供应链管理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不过具体合作细节还需要后续观察。
行业正经历"从散到聚"的变革
中式面馆近3000亿的市场里,前五名加起来份额还不到3%,这种"蚂蚁市场"最合适连锁品牌跑马圈地。遇见小面选择此时上市,明显是要抓住两个趋势:一是消费者对"稳定品质+高效体验"的需求升级,二是低线城市消费力释放带来的下沉机会。
从补充材料里港股餐饮股近期的活跃表现来看,市场对消费复苏主线仍有期待。但要注意的是,餐饮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明显,遇见小面招股书里也提到人均消费额在下调,这可能反映出当前消费分级的特点。
出海故事能否讲通?
遇见小面把新加坡作为出海首站是个聪明选择——华人饮食文化相近,外卖渗透率高。但跨国经营要面对的口味调整、供应链搭建等问题,可能比国内扩张复杂得多。看看早年出海的中餐品牌,真正能实现规模盈利的并不多。
给普通投资者的提醒
作为"中式面馆第一股",遇见小面上市后的表现可能会影响后续餐饮企业的IPO节奏。但餐饮企业估值向来波动大,既要看拓店速度,也要关注单店盈利质量。特别是当前港股流动性环境下,打新更需要谨慎评估。
说到底,资本市场的热捧和日常吃面的体验可能是两回事。你们觉得家门口的遇见小面味道稳定吗?欢迎留言区聊聊真实消费感受。投资有风险,决策还得靠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