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15:11:03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河南
写这么长,有啥用。第一,不可能分红,不利于长期投资;第二,造船是周期行业,业绩会大起大落,小散信息又不对称;第三,散户太多,不利于拉升。就这三点,小散还是不要玩了。股是好股,不适合散户。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错勿怪!!!
发表于 2025-11-26 14:45:29
来源:华夏时报网

K图 600150_0

  “两船”合并落地后,中国船舶(600150.SH)用一份超预期的业绩成绩单,回应了市场对重组协同效应的期待。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归母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扣非净利润43.82亿元,同比增长122.24%。

  中国船舶相关负责人在日前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将紧紧围绕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兼具“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战略价值”的投资价值属性,努力推动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国企改革专家周丽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通过市场化手段深化改革,改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的融合发展,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

  千亿元营收,盈利翻倍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归母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5.41%;扣非归母净利润43.82亿元,同比增幅更高达122.24%,基本每股收益0.987元。从单季度表现来看,尽管第三季度受行业季节性因素影响,营收同比增速放缓至4.76%,但归母净利润仍保持97.56%的高速增长,盈利能力韧性十足。

  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2%,同比上升3.19个百分点。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投入资本回报率为3.34%,较上年同期上升1.4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95亿元,同比下降59.76%;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49.19亿元,同比减少54.0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9.53亿元,上年同期为11.74亿元。

  负债重大变化方面,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减少36.18%,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加9.01%,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28个百分点;长期借款较上年末减少19.4%,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1.23个百分点;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减少55.15%,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0.75个百分点。

  业绩高增的背后,是重组带来的全产业链协同效应集中释放。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换股吸收合并,涉及交易金额达1151.5亿元,是A股市场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吸收合并案例,也成为“十四五”期间国企改革深化的标志性案例。

  “本次重组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下属骨干船厂已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与产品,本次重组将统筹优化骨干船厂产业发展布局,深化核心技术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大船厂的主建船型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国船舶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

  重组完成后,公司整合了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核心资产,形成覆盖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的全国一体化造船产业链,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同业竞争问题。

  财报指出,营收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同比提升。利润增长主要由于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此外,公司参股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财报提及,此次中国重工纳入中国船舶合并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本次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追溯调整了前期会计报表。

  三重属性发力,市值管理锚定长期发展

  在业绩高增的同时,中国船舶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出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战略价值”三重投资价值属性,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公司基本面良好,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将通过多维度举措推动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3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新接订单量66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5%;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242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5.3%;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3.8%、67.3%和65.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63.5%和58.6%。

  中国船舶对此表示,目前,公司下属子公司经营情况正常,订单饱满,公司也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把握市场特点规律,强化市场开拓。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深海科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及海工装备增速均超9%,深海科技作为新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其市场潜力进一步凸显。船舶是深海科技的主要载体,船舶制造企业是深海科技战略的主要受益者。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今年年初以来船舶行业景气度持续。对于后续,旧船更新替换、双燃料等绿色船舶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政策层面对造船业的压制因素消除,全年来看新造船市场景气度有望继续上行。未来,公司造船效率持续提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时深海科技政策持续推进,也有望助力开拓公司新增长点。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重组后的中国船舶有更多的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可促进造修船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升级,改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面对“十五五”这一关键发展周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鹏表示,集团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果;坚定做强做优做大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强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构筑新优势取得新成效;全面深化新一轮改革,在激发内生动力上释放新活力增添新动力;着力推进数智化转型赋能,全面提升全级次运营效能;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