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糖炒山楂
编辑| 赤木瓶子
短剧版《还珠》收官了。
观众是“真香”也好、被“劝退”也罢,是对小时候谁还没幻想过穿进剧里和格格阿哥们一起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的“圆梦”也好,还是感觉到了“对集体记忆的粗暴劫持”也罢,从市场维度来讲,毫无疑问,它成功了。
数据显示,该剧在芒果TV站内播放量破8亿,微博主话题阅读量破1.4亿,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突破6亿,连续多日霸榜猫眼短剧有效播放量日榜和热度日榜,官方战报称首周即创芒果TV站内播放量、用户规模、会员拉新等短剧新高。招商上,也有乐事和百岁山进行了押注。

湖南卫视的收视数据,更是力证短剧《还珠》盘活了经典IP的改编议题。#湖南卫视接还珠回宫# 登微博双榜第一,首播CSM全国网00后和80后观众份额,均为同时段所有频道第一。如此种种,都印证了:第二季之说,不算空穴来风。
在娱乐独角兽看来,短剧《还珠》的出现,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其一,这是否意味着“经典IP+穿书+生存游戏”的模式被打通,具有强适用性和可复制性吗?
其二则是,这是否意味着长视频平台的短剧生意,正在走出与红果等短剧市场不同的方向?经典IP短剧化,会是长视频短剧的新爆发点吗?
短剧《还珠》拆解:经典IP改编的万能模板?
短剧《还珠》的故事很好懂。当红女星林岁岁发生意外后穿越到“还珠世界”里,只有不断修复剧情才能回到现实世界里,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原作的格格阿哥团结成朋友、也与新增人物景渊相识相恋。
简单来讲,就是当下短剧市场颇为盛行的“穿书+生存游戏”,不同的是它所穿越到的是国民度极高的“还珠世界”。不过刚刚过去的长剧市场,倒是有同类:《赴山海》。甚至于两者都是因为随意改动原著剧情、在发生意外后触发穿书剧情。问题是,经典IP+穿书+生存游戏,会是IP改编甚至是盘活经典IP的新解吗?

客观来讲,“还珠IP”的翻拍不是首次,2011年《新还珠格格》面世,虽然得益于IP影响力市场效果尚可(收视率排当年省级卫视年度第8,网播量居年度电视剧第一),但口碑上却遭遇了巨大质疑。从这一维度来讲,对原著简单的复刻拍摄、或是常规思路上的“微调”,都难以让观众满足。
短剧《还珠》以穿书的设定,让主角以亲历者的视角去重新解构还珠故事,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的。更巧妙的是,它还暗合了观众追剧的视角,甚至是豆瓣网友所说的“仿佛自己穿到了《还珠格格》里”、“谁小时候没幻想过和他们一起嬉闹和流浪”。可以说是将国民IP的情怀价值用到了极致。

“生存游戏”台词与生命值相关联,形成了穿书的强力辅助。有网友解读,之所以在台词句数方面上强度,则是贴合了林岁岁演员的身份,以及她在穿越前不断利用身份增加台词的要求。更爽感的理解,也可以视为对娱乐圈乱象的“现世报”。
不过生存游戏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以名场面和原cp线撬动情怀价值。五阿哥射中小燕子、小燕子祭天时救下紫薇、小燕子和五阿哥的感情线矫正、下江南紫薇挡刀、赛娅情感线矫正等,都在不同节点成为剧集的讨论点,助推热度发酵。
这些部分共同形成了一个市场层面的闭环:还珠故事和人物的家喻户晓决定了其具有超强的用户群,哪怕只是为了社交过程中的吐槽需求,也都会去看一眼。这也是娱乐独角兽身边不少90后的心声。以及观众追剧的门槛再次拉低、观众退场的意愿也会在“比较”中被延迟,社交平台上讨论度和二创视频快速爆发。
仅从经典IP盘活和市场维度,这种创作方式显然是“讨巧”甚至“讨喜”的。只是从成片质感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最典型的,主人公六人团的颜值问题,除了林岁岁和紫薇,其他四人的颜值劝退了不少人,甚至被网友调侃“低估了内娱的审美降级”。

其次,虽然改编讨巧,但整个故事仍然是“一眼就望到头”的存在,即使是剧中埋下的伏笔“林岁岁即为金锁”,也被追剧观众早早破解。而林岁岁的人设更是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如作为宫女随时随地在宫中溜达;其人设的跳脱和古灵精怪之处也严重“撞形”小燕子,后者被网友调侃“被夺了气运的女主”。
一言蔽之,整个故事的可看性也就是“短剧水平”,或者说我们刻板印象里的短剧水平。未来真有第二部,还是要在制作细节和剧本上再下功夫,当然演员选择和表演水平也有待加强。毕竟现在短剧市场都已经在卷颜值、氛围、表演、故事了,不努力真的会被淘汰。
经典IP入局,会是长视频布局短剧的破题点吗?
短剧《还珠》的出现,对长视频平台短剧布局的意义,的确是多重的。
首先,也就是上文所探讨的,创作层面它的确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极高”的改变思路。至少“穿书”的逻辑是共通的:假如你穿到了《情深深雨濛濛》的世界、穿到了《甄嬛传》的世界?这种叙事思路可以被无限复刻和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不过其同样容易陷入到短剧《还珠》的问题里:观众不自觉与长剧IP进行比对,演员的、制作的等。当然长此以往还有模式审美疲劳的问题。
其次,长剧IP的短剧化正在成为新趋势,《还珠格格》与芒果系的超强连接,让视频平台看到了探索短剧生意的新风口。毕竟长视频平台一直以来的IP沉淀,是最有价值和最独特的资源。
《还珠格格》的超强国民度和吸金能力,便是证明。1997年,《还珠格格》首播便创造了电视剧收视纪录,之后更是成为湖南卫视的镇台之宝,寒暑假的重播之神,即使是第三部遭遇了口碑崩塌,但这一IP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商业层面,三部剧的电视剧版权费和海外版权费超过5亿元,为播出电视台带来的广告收入更是可观;即使是后来长视频崛起,《还珠格格》也是各家争抢的存在,“老剧”生意爆火的代表。


目前来看,长视频平台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在芒果秋季招商大会上发布的2026年短剧片单中,这样改编自长剧/电影IP的短剧还有《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梁祝》《神笔》等,此外还有芒果最拿手的综艺IP也加入了短剧IP阵营,《黑金游戏》《玫瑰猎手》《全员加速中之黑金猎人》《琉璃女坊诡事录》等脱胎于综艺《大侦探》《女子推理社》等。日前还有消息湖南卫视还将参与到《又见一帘幽梦》《苍天有泪》等琼瑶IP的短剧开发。
11月21日,由爱奇艺、工夫文化、慈文传媒出品,改编自古龙经典IP的短剧《武林外史》在爱奇艺上线,选用高热女主白飞飞作为主角,成为一个高燃复仇故事。此外,此前爱奇艺还发布了经典港片短剧化的计划。
不过也要注意到,这并非长视频平台的“专利”,短剧平台同样早已在其中分到一杯羹。今年红果将重磅上线衍生自《仙剑三》的短剧《仙剑三·生情》,将聚焦高人气CP紫萱和徐长卿的情感故事。《仙剑三·梦千年》也已于日前官宣,聚焦龙葵和龙阳的故事。

上述两点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便是短剧《还珠》的改编思路,在当下长剧IP短剧化中仍属于少数。市场仍然更青睐于以短剧形式去做长剧支线故事的“补充”,不过《仙剑三》系列短剧对高热CP的二创,也不失为聪明之策。
最后,《还珠格格》系列在市场化后的几经口碑反转,在短视频时代的不断翻红,也注定了由其改编的短剧的市场认可度和舆情走向,对长剧IP的短剧化开发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
即使是今年3月,联动《浪姐6》李晟的呼声渐高,芒果卫视重映《新还珠格格》,首播收视还较平日增长了3倍,00后观众占比更是高达16.3%。再结合如今短剧《还珠》的00后观众占比,可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被落在了实处。

更关键的是,它也让市场看到了一种可能性:曾经《新还珠格格》也在初播后遭受诟病,豆瓣评分仅有5.4分,但如今却能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80后、90后不懂,但只能表示接受。尤其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新还珠格格》也引发了新的解读热潮:比如只有这一版的紫薇永远站在小燕子身后,真正的外柔内刚,以及曾经略显夸张的表演、密集的戏剧冲突反而形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贴合当代观众的追剧诉求。
经典的力量、以及不断轮回转变的审美和舆情,在《还珠格格》身上都格外典型,这也意味着,短剧化时代,长剧IP的选择甚至是短剧化改编,或可与当下大众的审美走向、情绪价值密切绑定,或许会催生出“戏说”的戏剧效果。
短剧《还珠》,其实是一次长剧IP短剧化对大众市场接受度和耐受度的最有力试探。未来这条路能否走通,或许还需要更多的后来者不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