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发展趋势下,智能装备深度融入服装、机械等多个行业,把数字化改造送进车间。
11月20日至22日,第十一届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装博会”)在义乌举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本届装博会上,507家来自全球智能装备产业链的领军企业携上千件智能装备亮相,涵盖机器人系统、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先进材料加工装备等多个细分领域。
当“智能+”浪潮涌进车间,从装博会可以一窥行业变迁图景,装备企业不再只是卖设备,机床、AGV、机械臂、立体仓库正接入数字大脑。具身智能不再停留在概念,而是接管重箱搬运这些最难、最危险的环节,装备制造产业正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把实体经济根基扎得更深。
装上数字大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首位,明确提出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在装博会上,记者看到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在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智能物流装备、现代纺织装备等方面,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协同升级。
安徽拓宇机床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杜文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最新的机床设备系统已升级到可直连MES的数字化版本,能接入数字化工厂,预留机械手接口,可整套做自动化上下料。用户购买这些装备主要拿来加工五金、新能源汽车配件、航空航天零件等。
“我们现在还承接整条产线规划,通过数字化版本,生产节拍按产品加工时间重新计算,可算出一个人能照看多少台设备,下一步还希望实现整个生产线的无人化。”杜文涛说。
由于数字化的高效管理,杜文涛也观察到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企业的产品思路从过去小规模、单一标准机转向标准、非标并行,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把产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浙江一家做机床设备的企业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本次展会展出的机型未带自动刀库,但预留了扩展接口,用户后续也能再配机械手,一键启动后系统自动抓取所需工装,无需人工干预。一些行业内大型客户已提出增配自动化选配需求,公司可按订单加装。
在服装行业智能制造装备方面,“数字AI工厂”整体方案已经诞生。

AI软件连接机器,从打版到裁剪到缝纫,几乎整条流程覆盖。浙江衣福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得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公司把30多年行业经验打包成一套适用于服装行业的AI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数字系统配合自动化设备,一个班组长用手机就能同时管10条生产线,传统工厂的一人一台缝纫机,现在变成了“一人照看多机”。
据龙得海介绍,通过数字工厂的自动计算、自动学习,可实现物料入库、派单、后续生产等环节由一套系统调度多地工厂,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在设计环节,通过AI设计与工艺软件,制衣厂拍摄样衣即可自动生成版型,并自动计算工时、匹配工序,AI大脑通过调度分工给每一个板块下达工作,分配订单,实现从设计到模板制作的高度自动化。
在生产环节,缝前、缝中、缝后全流程的自动化设备,可根据羽绒服、裤子等不同品类,为工厂定制最优生产线布局。
具身智能解决工厂“痛点”
在智能化方面,传统装备行业也在积极拥抱具身智能浪潮。
在具体了解制造业工厂应用机械臂、具身智能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未来机器人进厂打工的方向,或许在于解决对人类最难、最累、最危险的环节,既提高效率,又能保护人,例如重箱搬运。
诺力智能装备从手动搬运车起家,连续1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手动搬运车供应商,靠价格和品质拿下欧美市场,随后顺势切入轻型电动车、电动堆高车、叉车,并长期为行业头部品牌做代工。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客户经理韩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企业拥有AGV(物流机器人)团队,正加速推进无人化操作,并布局具身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开出500万元年薪引进行业专家。
企业的核心系统之一是14米高ASRS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库可容近4万个货位,在有限土地内向上要空间。韩刚介绍道,这个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可以配合自动分拣线、AGV物流机器人等设备,实现从货车卸货到入库、出库、搬运全流程无人化。
“进去一看没多少人。”韩刚描述了客户工厂现在的物流场景,以往每天需一两百台人工车辆往返搬运,进入开放道路红绿灯交替期间,有时容易出现危险。现在厂区内部人车分离,AGV自带声光识别、看得懂红绿灯,既提高效率又保证安全。
在韩刚看来,装备行业向具身智能探索的优势在于原本的制造基础雄厚,例如企业所有硬件和软件均为自有生产,不外包,因此能把叉车、机器人、立体库、分拣线无缝打通,形成全域覆盖的厂内物流闭环。
同样是AGV,也有装备企业把智能物流变成“配方制”,为各类型制造业企业组装搭配,之前对工人来说大重量的箱子,机器人“力工”可安全高效搬运。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易泽自动化的一套设备通过气动吸盘吸住箱子,把箱子放在传输带上运输,吸力范围为20公斤至80公斤。
义乌市易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的这套自动化设备把码垛、拆垛、封箱连成一条“傻瓜式”线体:提前把纸箱长宽高的配方写进程序,工人下次直接按按钮调用,机器自动完成装箱、封箱、码垛,然后用AGV小车叉走,全程只需接电、接气,现场不用人管。
“我们的核心亮点是‘配方制’,工厂内箱子规格通常固定,把几种尺寸一次性录入后机器永久保存,换箱时一键切换,像用洗衣机一样简单。”李坤表示。
在李坤看来,企业设备主要是针对以往工人在装货、卸货时的痛点,把人力干起来吃力的活交给机器。
“码个一米多高的箱子,可能我们人还能抱得上去,像几十斤重、堆到两米多高的箱子,工人搬起来肯定费劲。机器人搬运的话,我们这个同系列可搬运20公斤—80公斤区间的重物,纸箱高度两米多也能稳定码放,人工搬抬吃力的地方,它一次性解决。”李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