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又迎来政策支持!
11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中药创新药临床研究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鼓励中药大品种培育和经典品种二次开发。
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并积极推广试点经验。推动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医保支付范围,覆盖更多创新产品。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开展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工作。推进已备案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使用数据,应用于产品注册申报。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发布研报,表示看好创新医疗器械以及创新药产业链。
上海重磅发布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其中提到,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罕见病、儿童用药、高质量首仿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粒子治疗设备、创新中医诊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和产品,建立在研重点品种服务清单,在临床试验、注册上市、检查检验、生产许可等环节跨前指导。
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协作审查机制,简化统一受理资料和流程、增加会议频次、缩短审查时间,推进长三角区域多中心临床试验伦理协作审查。加强临床医疗数据标准化,强化数据在研发创新中的运用。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医疗器械筛选评估机制,加速转化上市。
支持中药研发创新。建立医疗机构规范收集整理人用经验数据机制,探索人用经验数据作为真实世界证据用于药品注册申报。制订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管理规定。支持疗效确切、特色优势明显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名老中医方开发转化为中药新药。鼓励医疗机构、研发单位和药品企业共同打造中药创新与产业转化平台,支持中药创新药临床研究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鼓励中药大品种培育和经典品种二次开发。外省市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在上海市销售的,免予备案。
积极参与药品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制修订和国际标准协调。发挥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粒子治疗设备、创新中医诊疗设备、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的标准化研究。持续开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医医疗器械标准研究,依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等国际标准化平台,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
持续优化完善上海市新上市药品挂网服务,积极申请成为新上市药品首发挂网省份。推动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医保支付范围,覆盖更多创新产品。对企业创新产品收费编码申请予以提前指导和资料预审。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发布1个月内,根据临床需求和医院特色,及时配备使用。探索“新优药械”从研发到使用的高效对接机制,优化临床急危重症抢救不可替代新药的入院流程,逐步实现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对符合规定的“新优药械”产品,及时研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商业健康险产品覆盖更多“新优药械”。
推动药品领域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并积极推广试点经验。依托药物临床试验大数据监管平台,提升临床试验质效。开展化学药品等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对上海市药品重大变更申报前的注册核查和检验提供前置服务,实现需核查检验的化学药品补充申请审批时限缩短至60个工作日。争取境外生产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和仿制药立卷审查试点,加快首仿品种上市。
推进医疗器械领域改革。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开展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工作。推进已备案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使用数据,应用于产品注册申报。支持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度高的园区建设符合要求的检验检测、工艺用水用气等设施设备,供园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享共用。
机构看好创新药产业链
近期,在二级市场上,医药板块跟随大盘出现普遍回调,创新药、CRO、CDMO等前期强势的细分板块跌幅明显,同时主题轮动加快,上周流感等主题相关标的同样有所回调。
中泰证券表示,考虑到今年以来市场整体表现较好,年底资金可能更为求稳,建议在回调中积极布局2026年的机会。医药板块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而是在逐步向好,多轮调整后医药板块处于估值底部,持续看好创新主线及底部困境反转的机会。
近期,全球范围内的小核酸药物领域频频出现新进展,引发产业界和投资界的高度关注。光大证券指出,小核酸药物已从概念验证进入产业崛起前夜。2025年以来,随着递送技术突破推动适应症从肝脏向心血管、CNS等领域拓展,叠加重磅产品商业化放量及跨国制药巨头大额并购验证,行业迎来“技术突破+商业兑现”双主线驱动的黄金发展期。国内药企研发进展加速,2025年以来大批企业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建议重点关注技术平台领先且管线差异化布局的龙头创新药企业,以及有望受益于产业整体景气度上行的创新产业链企业。
光大证券称,随着国内外宏观和政策形势的变化,未来医药板块的投资应当越来越着重于医药的临床价值本质逻辑,即解决医患的临床需求。无论是国内的医保政策,还是出海的全球布局,均对临床价值赋予越来越高的溢价。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
国金证券认为,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依旧是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创新药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持续关注ADC、双抗/多抗、小核酸赛道等投资机会。国内外创新药投融资数据边际改善,CXO行业订单趋势向上,伴随下游创新药技术迭代,行业回暖,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双改善。同时,中药OTC龙头以及药店龙头等左侧板块部分估值低位的优质资产,经营有望改善,建议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