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普跌,受隔夜美股拖累,上证指数下探到3800点附近。
美股周四高开低走,虽然英伟达周三盘后公布的强劲业绩,但依然无法缓解外界对AI泡沫的担忧。
A股也出现了久违的深度调整,从4月7日贸易战反弹到现在,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超过2%的情况好像还是第一次。
大盘面临4000点方向选择上的问题。
牛市多急跌。
菜头个人对指数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相对来说是比较乐观的。
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从全球流动性方面来看,宽松的环境并没有本质变化,话说有水无熊市,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适用的,大部分时间股市从牛市到熊市的转变,都叠加了货币收紧流动性收缩的因素。
这是其一。
另外一个方面的因素,是推动这轮A股上涨的主要板块一直是围绕AI来展开,大部分红利资产也就是被网友戏称为老登股的板块在2025年并没有怎么表现。
这些股票当前的估值还非常合理,不但没有泡沫,如果考虑到当前低利率环境这个因素,红利资产依然还显得便宜,尤其是在港股上市的大量央企红利资产,目前依然还有大量的公司股息率维持在5%以上,虽然较前些年下降了不少,但是前几年港股严重低估的大熊市环境毕竟不能作为常态,况且当前的利率相对于前几年又继续下降了不少。
基于这两个重要的因素,我认为目前的行情并没有结束,除非出现美股崩盘引发全球流动性危机这样的“黑天鹅”事情,进而引发A股出现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否则我认为在4000点附近震荡一段时间以后,继续向上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但是指数向上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都会涨,牛三阶段通常由低估的权重股修复估值来带动指数上涨,可能多数中小盘公司还是会下跌的。
因此,未来由红利板块的估值修复,带动指数冲到4500点的希望还是有的,这是我个人的判断。
当然,无论判断对错,都不影响菜头的仓位配比。
目前我个人的仓位依然比较集中,能源和公用事业相关的板块占到了70%以上,完全践行了我两年以前就提到的仓位不断向能源电力等公用事业股转移的逻辑。
虽然这样错过了大部分科技公司的超额涨幅,但也因为前两年重仓腾讯招行等公司也享受到了部分科技和金融板块估值修复的收益,并且转移到能源板块目前收益也是不错的。
从进攻到防守,不断完成了仓位配置的转变,也完成之前既定的调仓目标。
关键是,在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方面,我自己对当前的仓位是满意的。
只要不出现某只股票涨到明显的短期高估,那么大概率我会维持当前的仓位占比一段时间。
其实这几年这些收益的获得,是在整体并不高的换手下获得的。
我为什么要说换手率这个指标呢?
有很多人可能某一段时间收益率很高,但是他是多次换手获得的,比如一年整体换手10次,这样的操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是没有参考意义的,因为这样的高换手即便每天盘后公布操作记录,累计跟踪误差也会非常大,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抄作业”的可能性。
况且,高换手得来的收益,运气的成分大于深度研究的成分,自己可能都没法复制。
再者,摩擦成本也很高。
因此,当我们关注一个人的收益的时候,比短期收益率更重要的是收益是怎么得到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够理解的收益,只有我们自己能够理解之后还能实践赚钱的收益,才是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否则别人赚再多的钱,无论是人家的本事还是运气,学不会对于我们来讲,就没有用,属于无效信息。
摩尔线程11月20日晚间公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股份数量为7000万股,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
本次网上发行与网下发行将于2025年11月24日(T日)分别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和互联网交易平台实施。发行价格为114.28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8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75.76亿元。
短期内可能会激发AI板块的信心,但是当前的分歧不少,全球相关公司的估值都不低,无论AI是未来梦想的起点,还是估值的中继或者说已经接近估值的终点了,我相信真正看得动的人并不多。
对于菜头来说,我当然承认我看不懂终局,也无法判断演变路径,因此对于相关公司的所谓估值也就无从谈起。
鉴于不懂不投对自己的钱负责的原则,我显然不会去碰这些公司,这些公司可能10倍也可能腰斩,但是都与我无关,不是我的能力圈,就坚决不碰。
接下来我会继续详细分享我自己对商品未来走势的判断,尤其是大宗商品对股价的影响,毕竟我自己重仓的公司也与这个高度相关。
其次,相关的公司股价通常会提前反映预期,比如当人们预计石油价格2027年会涨的时候,那么相关受益的公司不会等到2027年才会表现。
不仅是石油,你看国内的多晶硅,碳酸锂,电解铝等商品,相关公司的股价都是提前于期货/现货市场表现的。
尤其是碳酸锂,期货和现货市场刚刚出现反转苗头的时候,相关公司的股价就已经翻倍了。
前段时间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特变电工,朋友说等明年“十五五”出台的时候再买点,因为“十五五”期间无论是新疆作为国家能源的战略保障基地,还是电网升级这些都是相对比较确定性的真实利好。
我说既然你都知道了,其他人也会知道,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其他人也会这么想,当有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那卖的就比买的少了,卖的人少了,股价可能就涨上去了。
我说,你可能你真等到预期已经变成现实的时候,那个时候还能买到低价筹码吗?
煤炭、石油、多晶硅、碳酸锂、智能电网,储能等等,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股市讲究预期,尤其是对于相对比较确定的预期,相关公司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反映。
但是对于预期的研究,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否则预期一旦落空,就会面临戴维斯双杀的困境。
这也是要做好投资并不容易的地方。
无论是搞懂一个行业还是搞懂一家公司,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积累。
而大部分人,既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可能也提不起来兴趣,只想啥也不学啥也不干就轻松把钱赚了,看似可笑,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人并不少的。
只是这些人作为对手,就成了对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深度研究行业和公司的人的奖赏了,如果你的所有对手都是聪明和勤快的人,那股价出错的概率就很低,这样的话大家赚钱都不容易。
懒人越多的市场,勤快的人赚钱就越容易。
以上为菜头的个人思考和总结,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取属于你自个儿的那份成长和认知。
原创首发 | 菜头日记(ID: CT600519)
#社区牛人计划#